
“一切都像是在梦中”。
当威尼斯电影节的灯光照亮舒淇执导的首部作品《女孩》的银幕,当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奖杯最终刻下她的名字,这位在镜头前走过近30年的演员,终于以导演的身份完成了这场跨越时光的自我对话。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釜山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这些沉甸甸的国际荣誉,成为舒淇导演生涯中最闪耀的勋章。

11月1日,这部承载着导演心血与期待的电影《女孩》将正式登陆全国院线,与内地观众见面。
《女孩》的诞生,是一段跨越十余年的破茧重生之旅。
早在2009年,恩师侯孝贤导演便鼓励舒淇“写自己的故事”,并告诉她:“拍电影没有那么多框框,想拍想做就是最主要的动力。”这句话,成为了舒淇创作之路的起点。
此后十年间,舒淇断断续续地撰写剧本,甚至一度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2023年,在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委期间,舒淇的创作欲望再次被点燃。她迫使自己尽快完成手边的剧本。电影节结束后,她将自己关在米兰的宾馆里,两个星期后,终于完成了《女孩》的剧本创作。
《女孩》的镜头聚焦于1980年代末的台湾基隆港,工业文明的烟尘笼罩着这座城市,也笼罩着少女林小丽的生活。
影片采用双线并行的叙事方式,编织出两代女性的命运图谱。白小樱饰演的小丽蜷缩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中,父亲(邱泽 饰)的酗酒失控与母亲阿娟(汤毓绮/9m88 饰)的隐忍挣扎,构成了她童年最沉重的底色。

小丽每晚躲进简易衣橱入睡的细节,那双在噩梦中挥之不去的大手,将原生家庭的创伤具象化为刺骨的恐惧。
而转学生李莉莉(林品彤 饰)的出现,如同刺破阴霾的光。这个海外归来的女孩带着天生的傲气,拉着小丽逃课、化妆,在糖水摊前分享秘密,让她第一次窥见“世界的色彩”。小丽在恐惧与无助中成长,最终在好友李莉莉的引领下,收获属于自己的勇气与光明。
舒淇在导演阐释中揭开了残酷真相:“现实中怎会在学期末出现转学生?莉莉是小丽的幻想,是黑暗里长出的希望。”这种虚实交织的设定,让女性自我救赎的主题更显深刻——真正的光明从来不是外界的馈赠,而是内心生长的力量。
对舒淇而言,《女孩》不仅是从影以来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一场诚实面对自我、勇敢剖析内心的创作旅程。

舒淇坦言,在拍摄过程中,她像洋葱般把自己一层层剥开,直视记忆深处童年阶段的阴暗面。影片涉及的家庭暴力,曾是她内心的伤痕:“我以为我好了,可再次触碰时,伤口还在。”
舒淇的童年时期曾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她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全家人从没吃过一顿稍微奢侈一点的大餐,父母也不准她有零花钱。在舒淇的记忆中,她童年所受到的都是“棍棒教育”,邻居常常会看见她妈妈拿着棒子,追着她满街打。只有一起玩大的弟弟给了她家庭温暖,所以姐弟两人现在还十分亲近。
她也表示,原本只是单纯在写一个女孩的故事,但随着拍摄深入,舒淇意识到这部作品属于更多人:“这是献给所有女孩的故事。”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她曾多次落泪:“我想拍的不只是家庭暴力,而是那种从小被爱又被伤害的矛盾。很多人长大后,仍在学习如何不让童年的伤继续影响自己。我希望观众看到的不只是痛,而是从痛里长出的一点点勇气。”
《女孩》的主创阵容同样相当亮眼。邱泽与汤毓绮(9m88)饰演的父母角色,成为贯穿全片的情感轴线,也让观众看到了他们前所未有的一面。

邱泽颠覆以往深情的银幕形象,挑战诠释酗酒成性、情绪失控的父亲。他在家庭崩解的边缘煎熬,最终沦为暴力的加害者。
邱泽在采访中坦言,这角色就像他演艺生涯中的期末考。他必须要去理解一个伤害家人的人,内心到底有多绝望。邱泽将以往累积的表演经验融入在“男人”这角色中,精准刻画出压抑、失控与懊悔交织的情绪层次。

首度挑战剧情长片主角的汤毓绮,是一位著名音乐人。在《女孩》中,她饰演情感浓烈的“女人”,一位困在命运与现实夹缝中的母亲。她独立撑起整个家、辛苦养大两个女儿,长期饱受丈夫的冷漠与暴力。
汤毓绮以几乎素颜的样貌出现,神情憔悴却坚毅,展现与平时音乐舞台上截然不同的状态。

而两位新人演员白小樱和林品彤的表演,极具灵气和天赋。林品彤还是金马奖最年轻的影后得主。她们将两位性格相反却拥有共同命运底色的女孩,诠释得精准又生动。两位女孩将互相成为彼此的光,照亮前方昏暗的路。
舒淇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自我疗愈,也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呈现一代女性的困境与成长,为所有经历过相似伤痛的女孩送上温暖的拥抱。
有些伤痛无声,但回响有声。
关于女孩的故事,这一次,让我们和舒淇一起见证。
【点击往期回看】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