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王家卫塌房事件:从光环破碎到人性真相的启示

时间:2025-11-04 15:35:33 来源:刘娜 作者:刘娜


文字 | 刘娜
首发公众号 | 闲时花开

由王家卫“录音门”塌房想到的——

01 摘掉墨镜,你我皆为普通人

近日,知名导演王家卫因“录音门”事件陷入舆论漩涡。据爆料,其团队存在压榨年轻编剧、拒绝署名、拖欠报酬等行为;更被指背后对女演员及《繁花》剧组主创发表不当言论,涉及90多岁的游本昌老爷子及多位30+女演员。人前文艺优雅的导演形象,与人后油腻猥琐的言行形成鲜明反差。

事实上,塌房的并非王家卫本人,而是公众对“大佬”的完美期待。江湖规则早已揭示:真正的大佬往往游走于黑白两道,通晓三教九流。道德底线过高者,难以在权力与资源的角逐中登顶。王家卫事件,恰似一堂生动的“精英祛魅课”——当墨镜摘下,所谓的文艺男神不过是个口无遮拦的普通人。

02 利不可占尽,留三分给他人

手撕王家卫的男编剧古二,是一位渐冻症患者。参与《繁花》创作本是他生命末期争取的最后荣耀,却被名导与大编剧联手剥夺。尽管其录音维权行为涉嫌违法且不体面,但一个身患重病、被权力边缘化的无名之辈,又能如何为自己发声?

若古二的名字能出现在创作名单上,或至少获得应得报酬,或许不会走到今日这一步。我们不倡导告密文化,但需理解弱者的绝望反抗。利不可占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攥尽——留三分余地给他人,既是利他,亦是自保。

03 看见久远的历史,才洞见今日的战争

王家卫事件,本质上是内地民众对港台精英的一次“祛魅”。香港作为回归仅28年的城市,其精英阶层因未经历彻底的平民革命,对底层力量评估不足。这场名导与小编剧的恩怨,实则是弱势者对强权的挑战。

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文化问题。黑帮文化已行不通,年轻一代追求的是平权与尊重。这场文化冲突提醒我们:时代在变,权力逻辑也需更新。

04 要千万次地,看见人性的脆弱

古二手撕王家卫后,金靖、唐嫣、倪妮等明星集体沉默。他们并非畏惧权势或讨厌古二,而是深知娱乐圈的复杂与污浊。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生存法则下,每个人都在脆弱中保持沉默。

人性本就混沌脆弱,明星亦不例外。看见人性的幽微,超越是非对错,方能拥有宽容与慈悲。

05 利益的纠纷,是人格底色的显化

王家卫事件后,有人回忆起琼瑶——她总会在作品创作名单中写全新人名字。有良知的创作者,会记得自己的来路,记得自己曾是翻山越岭的后来者。因此,他们愿意提携新人,让更多人踩着自己的足迹前行。

反观某些人,成为“婆婆”后便对“儿媳”百般刁难,将自身受过的苦转嫁他人。利益纠纷背后,折射的是人格底色。

06 权力的傲慢,只能在惩戒中回落

为何王家卫不给古二署名或足额报酬?这与某些领导长期压榨员工如出一辙:上位者在权力庇护下作威作福,将对他人的傲慢视为理所当然。直至有人掀桌反抗,他们才意识到:原来对方会感受不公,会在极限中反抗。

翻脸的最大好处,是让你在“大不了不要了”的决绝中确认底线与尊严。它向所有人宣告:一直如此的,未必是对的。

07 坏话当面说,好话背后说

王家卫与秦雯背后议论明星的行为,虽没品却常见。厕所、茶水间、聚会的乐趣,往往在于议论他人。但人际关系的底层逻辑是:秘密对一人说,便等于对所有人说;背后说的话,便等于当面对当事人说。

智者的处事原则是:坏话当面说,翻脸走人则缘分已尽,隔阂消弭则情缘深厚;好话背后说,传给当事人更显格局,未传也不授人以柄。这,便是口德。

08 丑事里,都带着美好的礼物

王家卫事件再次证明:世界是个草台班子,潜规则不显化为合理规则终会爆雷,德不配位则滤镜破碎。它给职场新人上了一课:仰慕有代价,情感投射会让人成为傀儡;也给大佬提了个醒:免费的才是最贵的,一开始便用钱与合同解决问题,远比糊涂账更明智。

作为一个出身底层的穷小孩,我曾被当枪使、当免费劳力使用。因此,我想对年轻人说:不要被不公困住,要让它们成为垫脚石。作为中年创业者,我也想对同龄人说:不要将欺诈与剥削转嫁给年轻人,要用尊重与看见提携他们——这不仅是在帮助年轻人,也是在治愈曾经哭泣的自己。

共勉。

周二安好。

感谢你读到最后。

娜姐福利
点击领取
过冬神器!免穿Bra
69元/2件 显瘦又保暖
秋冬衣柜里的保暖好搭子!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和作者AI制作,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