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亲戚问我女儿高考成绩,她考了705分,但撒谎说落榜了,次日我懵了

时间:2025-09-21 09:04:29 来源:流萤叙情 作者:流萤叙情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妈,高考成绩出来了,705分。"

当女儿李欣在电话里告诉李秀英这个消息时,李秀英激动得差点摔倒在菜摊旁。705分!这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成绩!

可第二天,当亲戚们问起李欣的高考情况时,她却平静地说:"落榜了。"

李秀英愣住了,刚想纠正,女儿却用眼神制止了她。

看着十八岁的女儿若无其事的样子,李秀英心中涌起巨大的困惑。

这个从五岁起就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孩子,从来没有对她撒过谎。

她试探着问女儿原因,李欣只是淡淡地说:"妈,您相信我就行了。"

那一刻,李秀英觉得眼前这个女孩变得陌生起来。

直到第二天发生的事情,她才明白女儿这个"谎言"背后,藏着一个她从未想到的真相。



01

三天前的黄昏,李秀英正在菜市场收拾摊位,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她腰酸背痛。

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是女儿李欣打来的。

"妈,高考成绩出来了。"

电话里,李欣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秀英放下手中的白萝卜,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她走到摊位角落,压低声音问。

"考得怎么样?"

"705分。"

李秀英以为自己听错了,大脑一片空白。

她扶着身边的电线杆,腿有些发软。

"多少?你再说一遍?"

"705分,妈。数学149,语文138,英语148,理综270。"

李欣的声音清晰而坚定。

李秀英双腿发软,几乎要坐在地上。

她捂着嘴,眼泪瞬间涌出。

十八年了,十八年的起早贪黑,十八年的省吃俭用,十八年在菜市场风吹日晒,终于有了回报。



她的女儿,她用命守护的女儿,考出了这样的成绩。

"妈,您别哭。"

电话那头,李欣有些担心。

"妈没哭,妈是高兴,太高兴了。"

李秀英用手背抹着眼泪,声音颤抖着,"我的女儿,真是太争气了。"

挂了电话,李秀英匆匆收拾摊位,骑着那辆用了十年、锈迹斑斑的电动车往家赶。

一路上,她脸上的笑容从未消失过,这是她十几年来笑得最开心的一次。

回到那间租来的小房子,李欣正坐在破旧的书桌前,手里拿着成绩单。

看到母亲进门,她站起身,紧紧拥抱了李秀英。

"妈,我们成功了。"

李欣在母亲耳边轻声说道。

李秀英用力抱着女儿,眼泪又一次涌出。

这个孩子从小就懂事得让人心疼。

父亲去世那年,李欣才五岁,别的孩子还在撒娇要糖果的年纪,她就学会了自己洗衣服、做饭,从不让母亲操心。

"欣欣,705分能上什么大学?"

李秀英激动地问。

"清华、北大都没问题,随便选。"

李欣说,"但是妈,我想跟您商量一件事。"

"什么事?你说。"

李欣拉着母亲坐下,看着她的眼睛认真说道。

"妈,我们对亲戚说我没考上,就说差了几分,准备出去打工。"

李秀英愣住了。

"为什么要这样?你考得这么好,为什么要隐瞒?"

"妈,您想想,如果他们知道我考了705分,会发生什么?"

李欣握住母亲的手,"大舅会说什么?他们会怎么对待我们?"

李秀英沉默了。

她想起了这些年来亲戚们看她们母女的眼神,那种怜悯中带着优越感,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可是欣欣..."

"妈,相信我,好吗?我有我的考虑。"

李欣的眼神坚定而成熟,远超她的年龄。

李秀英看着女儿,这个从五岁起就没让她操过心的女儿,最终点了点头。

十八年来,这个孩子从来没有让她失望过。

李秀英的思绪回到了十三年前那个阴雨连绵的秋天。

那时候李欣的父亲李志强还在,他在建筑工地做泥瓦匠,虽然辛苦,但一家三口过得还算安稳。

直到那个改变一切的下午,工地上发生了安全事故,李志强为了救一个小工,被倒塌的脚手架砸中,当场身亡。

从医院到殡仪馆,再到墓地,整个过程李秀英都觉得在做噩梦。



三十五岁的女人,突然要独自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还要拉扯一个五岁的女儿。

葬礼那天,来了很多亲戚。

李秀英的大哥李大建在村里做木材生意,算是家族中最有钱的。

他穿着黑色西装,站在人群中央,俨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

"秀英,你一个女人带着孩子不容易。"

李大建当着所有亲戚的面,郑重地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这里有三万块钱,你先拿着用。以后有困难,尽管跟哥说。"

李秀英接过钱,眼泪瞬间涌出。

"哥,谢谢您,真的谢谢您。"

"一家人,说什么谢谢。"

李大建拍着李秀英的肩膀,声音洪亮,"记住,有困难就找哥。哥不会看着你们娘俩受苦。"

那一刻,李秀英真的觉得自己有了依靠。

三万块钱,在2010年算是一笔巨款。

她用这笔钱交了李欣一年的学费,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剩下的存在银行里当应急资金。

她以为,这就是亲情,这就是血浓于水的感情。

但是现实很快就教会了她什么叫人心险恶。

02

从那以后,李大建每次见到李秀英,都会提起这三万块钱。

刚开始只是偶尔提及,后来越来越频繁。

"要不是哥当年帮你,你们娘俩能有今天吗?"

"我当初那三万块,可是救了你们的命。"

"做人要知恩图报,不能忘了本。"

起初,李秀英以为大哥只是想提醒她记住这份恩情。

但慢慢地,她感觉这话听起来越来越不对味,特别是当李大建开始向她"借钱"的时候。

李欣上初中那年,李大建第一次开口借钱。

"秀英,我儿子大龙要买电脑学习,你能不能帮帮忙?"

李大建站在菜摊前,故意压低声音,"就两千块,等我回头手头宽裕了就还你。"

李秀英当时没多想,毕竟大哥当年救过她们,现在大哥有困难,她自然应该帮忙。

她当天就从仅有的存款里取了两千块给李大建。

"哥,不用还,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李秀英当时还这样说。

"那怎么行?借钱就是借钱,哥不能要你的。"

李大建拍着胸脯保证,"等手头宽裕了就还。"



但这钱,再也没有还回来。

从那以后,李大建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三天两头来找李秀英"借钱"。

今天说老婆看上了一件衣服需要八百,明天说家里要装修需要三千,后天说儿子要买新手机需要一千五。

每次数额不大,但频率极高。

最要命的是,每次借钱,李大建都会先提起当年的三万块。

"秀英,你也知道,我当年可是救了你们一命。现在我有点小困难,你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要不是当年哥的三万块,你们娘俩早就不知道到哪里要饭去了。"

"做人要知恩图报,这点道理你应该懂。"

李秀英每次都不好意思拒绝。

她确实感激大哥当年的帮助,如果没有那三万块钱,她们母女可能真的撑不过来。

但是年幼的李欣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从小,李欣就是听着这些话长大的。

她看着母亲每次递钱时为难的表情,看着母亲被"提醒恩情"时尴尬的神色。

她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她太小了,什么都做不了。

李欣暗暗在心里发誓,总有一天,她要让母亲挺直腰杆做人,不再受这种委屈。

从那时起,懂事的李欣开始偷偷记账。

每当李大建来借钱,她就会记下日期、数额和理由。

她用压岁钱买了一个小账本,工工整整地记录着每一笔账。

她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本能地觉得应该记下来。

高考前的那个春天,李欣把记录了八年的账本递给了母亲。

"妈,您看看这个。"

李秀英接过账本,翻开第一页,上面用清秀的字迹写着。



"2015年3月,大舅借电脑钱,2000元,理由:儿子学习需要。"

"2015年7月,大舅借衣服钱,800元,理由:老婆生日礼物。"

"2015年10月,大舅借装修钱,3000元,理由:房子重新刷墙。"

"2016年2月,大舅借手机钱,1500元,理由:儿子要换新手机。"

李秀英越看越震惊,她没想到女儿从这么小就开始记录这些。

账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四十三笔"借款",每一笔都有详细的日期、事由和金额,甚至连李大建当时说的话都记录了下来。

"欣欣,你什么时候开始记这些的?"

李秀英声音颤抖。

"从我十岁开始。"

李欣说,"妈,您算算,这些钱加起来是多少?"

李秀英拿出计算器,一笔一笔地加着。

当最后的数字出现在显示屏上时,她整个人都傻了。

"三万九千二百八十元。"

"妈,您看到了吧?大舅当年给我们的三万块钱,我们早就还清了。"

李欣说,"但是他从来不承认这是还钱,每次都说是借的,说以后会还。可是到现在,他还过一分钱吗?"

李秀英握着账本,手在颤抖。

她突然明白了,这些年来,她以为在报恩,实际上是在被人当成摇钱树。

"妈,您知道我为什么要记这些吗?"

李欣坐在母亲身边,"因为我不想让您一辈子都背着这个所谓的'恩情'包袱。我们不欠任何人的,我们凭自己的努力生活,没有对不起任何人。"

李秀英看着女儿,心中五味杂陈。

这个孩子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成熟懂事?

她承受了多少本不该她承受的东西?

"可是欣欣,就算我们算清了账,他们也不会承认的。"

"妈,总有一天他们会承认的。"

李欣握住母亲的手,"等我有能力保护您的时候。等我考上好大学,有了足够的底气的时候。"

李秀英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内心涌起一阵暖流。

这个孩子,真的长大了。

03

高考成绩公布后,李欣开始了她精心策划的"表演"。

她每天早出晚归,告诉母亲她在找工作。

有时候中午不回家,说是在面试;有时候晚上很晚才回来,说是在培训班学技术。

"妈,我找到工作了。"

一个星期后,李欣回家对母亲说,"是一家电子厂,包吃包住,一个月三千块。"

李秀英心如刀绞。

"欣欣,要不我们再想想办法,让你继续读书?我可以多干活,多挣钱..."

"妈,别想了。咱家的条件您又不是不知道。"

李欣故意装出很轻松的样子,"打工也挺好的,至少能减轻您的负担。再说了,现在大学生满街都是,毕业了也不好找工作。"

"可是你那么聪明,那么用功..."

李秀英眼中含着泪。

"妈,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



李欣打断母亲的话,"我会好好工作的,以后挣了钱,我们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李秀英看着女儿,心都要碎了。

她知道女儿是在安慰她,但这种安慰让她更加痛苦。

一个考了705分的孩子,却要去打工,这是她一生最大的痛。

很快,李欣"落榜要去打工"的消息在亲戚中传开了。

李大建的妻子王美丽第一个打电话来。

"秀英啊,听说欣欣没考上大学?"

王美丽的语气里明显带着幸灾乐祸,"哎呀,这孩子平时看起来挺用功的,怎么关键时候就掉链子了呢?"

"运气不好,差了几分。"

李秀英强忍着心痛应付。

"唉,也没办法,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像我们家大龙一样的。"

王美丽在电话里炫耀,"我们大龙当年考了480分,上的可是重点大学呢。现在在省城工作,月薪五千多。"

李秀英知道,李大龙当年考的是三本院校,学费贵得要命,毕业后在一家小公司做销售,王美丽却逢人就说是"重点大学"、"高薪工作"。

"不过也别太难过,条条大路通罗马嘛。"

王美丽假惺惺地安慰,"欣欣这孩子勤快,打工也能有出息。"

挂了电话,李秀英心里很不是滋味。

类似的电话一个接一个。

二舅、三姑、四叔,每个人都用一种"关心"的口吻询问李欣的情况,但言语间都透着满足感。



在他们看来,李秀英母女过得不好,他们反而更有优越感。

李秀英这才明白,原来在这些亲戚眼里,她们母女过得越惨,他们就越开心。

成绩公布的第三天上午,李大建提着两斤猪肉来到菜市场。

他径直走到李秀英的摊位前,把猪肉放在案板上,一脸"关心"地说。

"秀英啊,听说欣欣没考上大学?"

"嗯,差了几分。"

李秀英低着头继续切菜。

"唉,这孩子也是的,平时看起来挺用功,怎么就考砸了呢?"

李大建摇头叹息,"不过你也别太难过,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毕业了也不好找工作。说不定不读书是对的。"

李秀英没有说话,手中的刀切得更用力了。

"我听说欣欣要去打工?"

李大建继续说,"也好,早点出来见世面,比在学校里读死书强多了。"

李秀英心里冷笑。

当年李大龙考上三本的时候,李大建逢人就说"我儿子是大学生",现在李欣要去打工,他却说"读书没用"。

"对了秀英。"

李大建环顾四周,确认没有其他人注意,然后凑到李秀英耳边,压低声音说,"既然欣欣不读书了,那你手头应该也宽裕了。你看哥最近手头有点紧,能不能再帮我一把?"

李秀英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头看着李大建。

"要多少?"

"不多,五万就行。"

李大建一脸理所当然,"你也知道,我当年可是救了你们一命。现在我有困难,你总不能袖手旁观吧?我儿子要结婚了,需要买房装修,这不是小数目。"

李秀英握紧了手中的菜刀,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五万块钱,是她两年的收入。

而且,她哪里有什么五万块钱?

李大建看着李秀英,等着她像过去无数次那样,露出为难而又不敢拒绝的表情。

在他看来,这个卖菜的妹妹就是他的提款机,当年给的三万块钱是他这辈子最划算的投资。

这次,李秀英没有立即回答。

她看着眼前这个所谓的"大哥",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了他眼中的贪婪和自私。

这个人,从来没有把她当成妹妹,只是把她当成了可以随意榨取的工具。

04

就在李秀英准备开口的时候,李欣不知什么时候走了出来。

她手里拿着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已经泛黄的旧纸,慢慢走到母亲身边。

李欣甚至没有看李大建一眼,只是把那张纸轻轻放在案板上。

"大舅,谈钱可以。"

李欣的声音平静得可怕,"不过我建议您,先看看这个。"

李大建愣了一下,随即不屑地哼了一声。

在他看来,一个落榜的孩子能拿出什么东西?

肯定是什么打工的简历或者培训证书之类的破玩意。

他拿起那张泛黄的纸,准备随手扔掉。

但当他看清纸上的内容时,整个人像被雷劈了一样,表情瞬间凝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