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一语掀起轩然大波,西贝餐饮再度陷入舆论漩涡。
当消费者以为风波平息时,一则关于“现炒现做”背后的临期食材产业链调查,让这家网红餐饮品牌再次成为焦点。从3元冷冻鲈鱼摇身变成108元“硬菜”,到儿童餐预制菜保质期超两年,西贝的“生意经”正被层层剥开。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直指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那么贵,实在太恶心!”这句吐槽意外撕开了西贝的“遮羞布”。面对质疑,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否认,并高调宣布开放全国370家门店后厨供参观。然而,这扇“透明之门”反而暴露了更多问题。
记者探访发现,后厨冷柜中存放着大量临期食材:保质期18个月的腌制海鲈鱼、冷冻9个月的牛肉,甚至有标注“2023年产”的速冻鸡翅。最引发家长愤怒的是儿童餐中的西兰花——包装袋显示该食材已冷冻两年多,有网友调侃:“我家娃才两岁,这菜比娃还大两个月!”
知情人透露,西贝所谓的“两大中央厨房”实为“超大冰库+批发部”。工作人员以极低价格囤积临期食材,部分转卖给小餐馆赚差价,卖不掉的则拉回门店加热后充当“现做菜肴”。这一操作与其全国门店日均16万人次、年流水50亿元的规模形成鲜明对比。
以招牌菜“葱香烤鱼”为例,菜单标价108元,服务员宣称“使用新鲜海鲈鱼现烤”。但内部采购单显示,其冷冻鲈鱼成本仅3元/公斤,一条鱼成本不足3元。经过解冻、加热、装盘后,价格暴涨36倍。有餐饮从业者直言:“这利润比放高利贷还狠!”
儿童餐领域问题更为突出。西贝以“有机食材”“专属营养”为卖点,累计售出超4000万份儿童餐,但实际猫腻重重。有家长发现牛肉饼含大量淀粉疙瘩,“现熬鸡汤”实为浓缩汤包兑水,连鸡肉都找不到。更离谱的是,预制儿童餐价格比成人餐更高,一份鸡翅西兰花套餐达58元。
一位“黑卡”会员晒出消费记录:今年带娃消费25次,卡内仍存数千元余额。“我宁愿多花时间在家做饭,也不会再让孩子吃这些过期预制菜!”社交平台上,“西贝拉黑”话题已有数十万条讨论。
此次事件不仅暴露食材问题,更戳破了西贝的“高端人设”。多年来,西贝通过签约黄馍馍传承人、宣传莜面技艺等营销手段,将自己包装成“西北非遗守护者”。但调查显示,所谓“传统工艺”多为预制菜加热,微波炉“叮”一下即上桌。
风波发酵后,西贝竟组织供应商拉横幅“支持内蒙企业,维护非遗品牌”,遭网友嘲讽:“用临期预制菜也算非遗?这是在侮辱传统文化!”
9月15日,西贝发布整改承诺,包括儿童餐现做、羊肉串现烤等9项措施,但消费者并不买账。贾国龙承认,事件导致门店客流断崖式下跌,9月10日至12日损失数百万元营业额。曾经排长队的门店如今饭点坐不满,“黑卡会员”集体要求退卡。
此次风波还引发对“预制菜标注”的全民讨论。罗永浩强调:“我不反对预制菜,只是反对不告知消费者!”根据国家《预制菜监管通知》,餐饮企业必须明确标注预制菜,但西贝不仅未标注,还故意模糊“中央厨房”与预制菜的区别,涉嫌违规。
信任崩塌后,西贝的“高端人设”已难以挽回。消费者要求很简单:花钱明明白白,给孩子吃的饭干干净净。拉横幅、请“粉丝”打卡无法弥补信任缺口,市场终将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