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自然·通讯》杂志刊登了一项颠覆认知的研究成果:即使完全戒酒,酒精对肝脏造成的损伤仍可能持续恶化,甚至导致肝衰竭。这项由伊利诺伊大学、杜克大学等机构联合完成的研究揭示,酒精会通过干扰肝细胞再生机制,在细胞层面留下不可逆的“魔咒”。
你是否也曾认为,只要放下酒杯,肝脏就能像传说中那样“自我修复”?事实上,肝脏虽具备强大的再生能力,但每年仍有数百万人死于酒精性肝病。更令人震惊的是,许多患者在戒酒后肝功能仍持续恶化,最终不得不依赖肝移植维持生命。戒酒这一“万能解药”为何会失效?
健康肝细胞如同勤劳的工人,受伤后会“返厂升级”为可分裂的“祖细胞”,待数量充足后再转化为功能完备的成熟细胞。但在酒精性肝病患者体内,这一精密程序却中途“死机”。
研究发现,这些肝细胞既无法正常工作,也无法有效分裂,而是被卡在“半成品”状态。肝脏内堆积的“迷茫细胞”越多,器官功能就越差。就像一家公司,所有员工都去“进修”却半途而废,最终只能走向倒闭。
科学家将目光投向细胞内的蛋白质“生产线”,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RNA剪接环节的混乱。如果把DNA比作“百科全书”,RNA就是抄录下来的“工作手册”,但需要一位“金牌裁缝”精确剪裁无用信息,才能生成正确的生产指令。
在健康肝细胞中,这位裁缝名叫ESRP2。然而在酒精性肝病患者体内,ESRP2却神秘消失。没有它,RNA剪接错误频发,生产出的蛋白质如同“错版衣服”,甚至关键蛋白的“地址标签”被剪错。
例如,调控细胞再生的SLK和TCF4蛋白本应进入细胞核“总指挥部”,却因地址错误被困在细胞质“车间”里,有力使不出。
赶走ESRP2的“幕后黑手”正是炎症。长期饮酒会引发持续的“炎症风暴”,免疫细胞释放的TGF-β信号分子如同“封杀令”,直接抑制ESRP2的生产。
这一过程形成了恶性循环:酒精损伤引发炎症→TGF-β升高→ESRP2消失→RNA剪接错误→关键蛋白“迷路”→肝细胞卡壳→肝脏无法再生。本应救火的免疫细胞,反而赶走了负责重建的工程师,导致修复程序彻底瘫痪。
即使戒酒,只要体内炎症未平息,ESRP2就难以恢复,肝脏再生程序便永远无法重启。这就是酒精留下的最阴险“诅咒”。
研究最振奋人心的发现在于指明了治疗方向。科学家通过实验阻断TGF-β信号后,ESRP2水平奇迹般恢复,RNA剪接错误也得到纠正。
这意味着未来治疗可能不再局限于“戒酒养肝”,而是开发靶向药物平息炎症风暴,或直接修复RNA剪接过程,帮助肝细胞“浴火重生”。
这项研究揭示,酒精的伤害远非简单的物理损伤,而是一种深入细胞指令层面的“系统性破坏”。当伤害累积到一定程度,即使及时戒酒,身体也可能无力回天。
保护肝脏的最佳时机永远是现在。放下酒杯,不仅是远离酒精,更是让体内的“救火队”和“工程师”能安心工作,避免无谓的内耗。
参考文献:Chembazhi, U.V., Bangru, S., Dutta, R.K. et al. Dysregulated RNA splicing impairs regeneration in alcohol-associated liver disease. Nat Commun 16, 804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