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关于‘越南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乌克兰’的讨论甚嚣尘上。美国在南海地区的频繁动作,加上中越之间的一些摩擦,让不少人担忧中越关系是否会走向冲突。然而,若我们深入观察中越边境的日常景象,或许能得到更理性的判断。
在广西东兴或云南河口的边境口岸,每天都有大量越南小贩推着火龙果、拖鞋等商品,与中国商人讨价还价。他们用不太流利的中文或越南语交流,甚至通过手机微信、支付宝完成交易,人民币直接到账。这种日常的贸易往来,与战争的阴云相去甚远。人们更关心的是今天能赚多少钱,晚上吃什么,而非战争。
当然,边境的和平景象并不能完全代表国家层面的战略考量。近年来,美国与越南的关系确实在迅速升温。从‘全面伙伴’升级到‘全面战略伙伴’,拜登2023年访问河内时,更是承诺出售F-16战斗机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的意图显而易见:在中国周边寻找一个能制衡中国的代理人,就像乌克兰在欧洲的角色一样。
然而,越南会轻易成为美国的棋子吗?从历史和文化来看,越南是一个矛盾的民族。它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是儒家文化圈的一员;但近代被法国殖民的经历,又让它对西方抱有一定的亲近感。更重要的是,越南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不安全感’和‘大国梦’。从红河平原起家,一路向南扩张,越南一直试图成为中南半岛的老大。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越南在统一全国并获得苏联支持后,军事实力号称‘世界第三’,开始对中国采取挑衅态度。然而,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让越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解放军一个月内就打到了谅山城下,兵锋直指河内。越南的工业基础被摧毁,经济倒退了十几年。这场战争让越南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一旦触及核心利益,中国的反击将是雷霆万钧。
这一历史教训至今仍让越南心有余悸。虽然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小动作不断,侵占了中国不少岛礁,但它并不敢真的擦枪走火。美国人想租金兰湾,越南最终也没有松口。因为越南清楚,把美军基地放在家门口,就等于把脖子递到了美国手里,也彻底把中越关系推向了深渊。
从经济角度来看,中越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是显而易见。2024年,中越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了2600亿美元。越南作为世界工厂的‘新秀’,其电子产品组装产业高度依赖中国。从电子元器件、原材料到机械设备,越南大部分都需要从中国进口。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掌握着越南制造业的‘命门’。一旦开战,中国只需切断供应链,越南的经济就会瞬间休克。
此外,越南的粮食安全也与中国紧密相关。虽然越南大米能够自给,但养猪养鸡所需的饲料如玉米、豆粕等,大部分依赖进口,而中国是最大的供应方之一。一旦断供,越南老百姓的餐桌上连肉都看不到了。一个连饭都吃不饱、工作都找不到的国家,社会还能稳定吗?政权还能稳固吗?
在军事实力方面,越南与中国的差距更是悬殊。越南虽然从俄罗斯购买了基洛级潜艇,并期待美国的F-16V战斗机,但这些装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面前基本就是‘一次性’的。越南的空军基地、海军港口、指挥中心在中国远程火箭炮和各类导弹的覆盖之下,开战的第一时间就可能瘫痪。
此外,中国的无人机可以24小时在天上盯着越南,其任何军事调动都一清二楚。而越南的侦察能力、信息化水平与中国根本不在一个维度,在战场上基本就是个‘睁眼瞎’。这仗打起来,不是1979年的那种地面穿插,而是信息化、立体化的降维打击。越南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综上所述,越南成不了下一个乌克兰。乌克兰背后是整个北约,而越南背后有谁?指望美国吗?美国在阿富汗、在叙利亚、在乌克兰,什么时候不是卖完队友就跑?指望美国为了越南跟中国这个核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硬碰硬,那真是天方夜谭。
越南的领导层正走在一条非常危险的钢丝上。他们一方面想利用美国的印太战略来制衡中国,在南海多捞点好处;另一方面又不敢彻底得罪中国,因为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都系于此。这种‘平衡术’玩得好,可以左右逢源;玩不好,就是引火烧身。
对中国而言,我们珍视和平,愿意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但是,在领土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我们绝不会有半点退让。越南如果被一时的利益和美国的挑唆冲昏了头脑,错判了形势,非要走上对抗的道路,那么1979年的教训,它可能需要再温习一遍。而到那个时候,中国的反击将远不是1979年那样的‘惩戒’和‘点到为止’,而是奔着彻底解决问题去的,打掉它的战争潜力,打断它的发展脊梁,让它几十年不敢再有任何非分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