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台军老兵忠告儿子:两岸若开战,切勿盲目冲锋

时间:2025-11-18 23:27:26 来源:浩渺青史 作者:浩渺青史

有人说,台海局势若真紧张到爆发冲突,第一个倒下的或许不是敌人,而是那些下命令的人。这句话看似戏言,却是一位退役台湾老兵对儿子的真实告诫。

他不是什么战术专家,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一个从山东菏泽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的普通士兵。他跟随国民党转战南北,最终漂泊到了台湾。

他那句“冲锋之前先干掉那个让你上的长官”,不是玩笑,而是一个历经战火的老兵,用血泪换来的深刻感悟。

这位老兵十四岁时,连胡子都没长齐,就被国民党部队从村口强行带走。他甚至还没弄清楚“国民党”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就已经穿上了军装。



他打过仗,见过死人,也曾在战场上险些丧命。他说,自己是“稀里糊涂地被拉着上了贼船”,一旦上了这条船,就再也无法回头。

1949年,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他跟着大部队一路败退,最终在福建海岸被赶上了一艘破旧不堪的军舰。他穿着破军装,鞋底都掉了,被人推搡着挤上船。船上人挤人,几口水一碗饭,谁都不知道能否活着到达对岸。

他记得很清楚,那天海风特别大,冷得骨头缝都疼。



到台湾后,他被分配到高雄的一个基地。他干过最苦的步兵活,也开过军车,送过弹药。后来,他又被派去金门,正值局势最紧张的时候。

那时候,炮弹像不要钱似的往那边砸,白天看不到太阳,夜里睡不着觉。他见过战友被炸得面目全非,也背着尸体从火线撤回。他说,那时候人命不值钱,一个命还不如一颗炮弹贵。



退役后,他住进了台北一处眷村。那地方,说是给“抗战英雄”建的,其实就是几块破砖头搭的棚子。墙皮一层一层往下掉,屋顶一下雨就漏。

他与一位台湾本地女子成了家,生了两个孩子。为了养家,他跑过工地,也扛过货。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他从未抱怨过。



他说,自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能吃饱饭就是天大的福气。他一辈子不爱说话,但每次电视上播两岸局势,他都会坐在小板凳上盯着看。

他知道,台海这一摊子,从未真正平静过。90年代以后,台湾的政治风向变了,岛上有人开始天天喊“独立”,他听得直冒火。

他跟村里几个老伙计喝茶时说:“我们拼了命跑过来,不是为了让你们把岛点着。

他最看不惯的是那些喊打喊杀的政客,嘴上说“保卫台湾”,可自己孩子早安排出国了。他说:“真有事,他们第一个躲,倒霉的永远是兵。

1991年,他攒了好几年钱,终于回了一趟菏泽老家。村子变了样,老屋没了,亲戚也没几个认得他。他站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抽了根烟,没说话。

回来后,他更沉默了。有人问他那趟回乡值不值,他说:“看到树就值了。

他总跟儿子讲,台湾和大陆这点事,说到底就是一家人闹分家。他语气不重,但话说得明白:“你看看超市里那些水果、电子产品,哪样不跟大陆有关系?真要掰了,那吃的、用的、赚的钱都得卡壳。

他还说,台湾的日子表面上过得不错,可你仔细看看,年轻人买不起房,工作也飘着。再看看大陆,发展得一天比一天快。他不是学者,讲不出什么GDP这种词,但他看得出来,哪边有劲,哪边在走上坡路。

他不是怕死的人,可他怕儿子稀里糊涂地被送上战场。他说:“到时候真要打,你别傻乎乎地往前冲。你把命看得轻,他们可不心疼你。”那句“冲锋前先开枪干掉让你去送死的人”,是苦出来的忠告。

他不是在教儿子叛变,他是在护命。后来,他的儿子没去当兵,改行做了维修工。他也不再多说话了,只是偶尔在村口坐着晒太阳。

有人路过问他怎么看两岸,他挥挥手说:“别打,打了大家都不好过。”他活到老,没再回过大陆第二次。他的儿子成了台湾普通工人,家里房子还在,槐树照片还挂在墙上。他那句让人听着心里一紧的话,连隔壁孩子都背得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