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德国的财政捉襟见肘了。8月下旬,德国总理默茨公开表示,国家当前的福利制度在财政上已经难以为继。
默茨的这番话其实说得还不算严重,去年有德国媒体就报道说,如果德国的经济不能够持续增长,不但福利政策难以为继,而且德国人迟早要像中国人一样还得 996。
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指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福利制度接下来还能不能够持续下去?如果不能持续下去的话,福利政策削减,欧洲人能够重新适应吗?欧洲的福利政策是不是养了一代懒汉呢?
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就得先来看一下德国的福利政策为什么不能够持续了。
政府拿不出钱来的四大原因
德国的福利政策当然好,在所有发达国家里几乎就是典范。可以这么说,一个德国人如果失业了,只靠领取救济金过活也能生活的相对不错。至于其他有正常工作的德国人,在医疗、养老、教育、生育等方面都有完善的保障。
但是,哪怕是小学生都知道,一个国家福利政策的基础是建立在这个国家丰厚的财政收入上的。简单来说,就是国家经济增速快,收入多,保障公民的福利也就相对来说更容易。
德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恰恰是拿不出钱来了,而拿不出钱来又是有四个原因导致的。首先就是经济增速放缓了,这直接导致政府的财政预算压力增大。
过去四五年的时间,德国的经济接连遭到重创。由于俄乌冲突以及全球供应链的中断,使得德国国内遭遇了能源危机,这直接影响了德国的制造业。比如在2024年,德国的GDP下降了0.2%,这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连续两年负增长。
经济下滑直接导致财政赤字扩大,2025财年的财政缺口达到了数百亿欧元。政府没钱了,但是福利支出作为刚需却还在持续上升。
去年一年,德国社会的救济支出增长了14.8%,总支出规模达到了202亿欧元,56.5%的支出都属于养老金以及残疾人的基本保障。这就又顺带牵扯出了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德国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
德国是老龄化程度很高的国家。30多年来,德国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从过去的1200多万人增加到了现在的将近2000万人,老年人口的比例已经占到了22%。老龄化直接导致养老金和医疗支出飙升。
另一方面,能够贡献GDP的劳动力人口却在下降。由于工作的人越来越少,缴纳社保的比例也就低了。为此,德国政府只能拿出其他的税收收入来填补亏空。比如,在2024年,总共有1270亿欧元的税款用于填补养老金亏空了,这部分的支出占到了政府财政支出的1/3。
根据预测,未来25年,随着老龄化的人口持续增加,养老金的缺口也会翻着倍的上升,德国政府的财政压力自然也会持续加大。
第三个原因便是德国的经济支柱也出现了问题。德国的支柱性产业是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化工产品等等,这些产业也都严重依赖出口。但是过去几年,德国的支柱产业在国际上遭到了更强的竞争压力。
比如,汽车产业正在经历转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大规模的出口到欧洲,这使得德国的汽车企业面临着技术升级的压力。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德国汽车行业的岗位减少了大约5.15万个,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工业部门。
也难怪德国人说他们接下来也得996,因为随着经济的下滑,尤其是支柱产业受到冲击,如果要继续维持此前的高福利政策,德国的劳动力自然就得拼命工作,拼命挣钱。
第四个原因便是移民的冲击。过去10年,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移民正在大规模涌入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他们在德国可以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但是却不一定会像德国人那样去工作创造劳动价值。
仅仅去年一年,流入德国的移民规模就高达43万人,外人越来越多,都来分福利的蛋糕,财政压力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以上4个因素便是导致德国政府财政上越来越捉襟见肘的原因。其实不光是德国,整个欧洲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也发出警告,高福利政策已经成为了一种陷阱,最终会拖垮一个国家。
福利体系是如何确立起来的?
德国的福利体系是从19世纪俾斯麦时代逐步建立起来的,至今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中间虽然出现过很多的波折,但是福利政策的理念一直没有发生过变化。
欧洲其他国家大体的情况也是如此。福利体系之所以能够在欧洲建立起来,最早的原因是资本家和劳动阶级之间达成的某种妥协。
19世纪早期,工业革命刚起步发展的时候,当时的欧洲也没有任何福利体系,资本家为了榨取劳动者更多的剩余价值,拼了命的让大众工作,那时候欧洲的童工也是比比皆是。
随着压迫越来越重,劳动者当然承受不了,于是他们通过罢工等各种方式跟资本家斗争。不管是马克思主义还是劳动节这种形式,都是当年和资本家一步一步斗争产生的结果。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也渐渐懂得了一个道理,无限制的压榨劳动者无异于杀鸡取卵,最终也会影响到自身利益。所以通过增长工资、限制工时、增加福利等方式来保证劳动者的权益,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确保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逐渐缓和。
二战结束以后,欧洲通过重建,再加上全球化,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政府一步一步的协调和政策的完善,欧洲国家的福利体系相比于过去也更加成熟。
通过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欧洲的资本家吃得满嘴流油,他们当然也不吝啬于把一些肉和汤分给普通的劳动者。更何况,过去几十年,欧洲各国政府也越来越强调福利体系的构筑,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福利体系的完善已经完全遮蔽了过去劳资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但是,遮蔽了问题并不代表问题就不存在了。从根本上来说,过去几十年,整个欧洲一直在赚全世界的钱,因为自身的经济能够保证持续增长,所以欧洲各国才有能力给自己的国民发放各种福利。
就比如德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过去多年,德国的汽车在全世界畅销,不管是在别的国家开设工厂,还是在别的国家出售汽车,亦或是把专利卖给其他国家,这些都可以赚钱。
但问题是,市场一旦饱和,或者是出现了其他的竞争者,不管是德国还是欧洲其他国家,他们的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就难以为继了。一旦经济增速放缓,政府财政压力加大,福利体系就会产生动摇。
随之而来的就是那个根本性的问题又显现了出来,在钱赚少了的情况下,资本家还愿意拿出更多的钱给劳动者发福利吗?
现在的福利体系更隐蔽,欧洲各国政府是通过加大税收的方式来保证福利支出的。问题就在于,如果经济放缓,各个企业的收入也会缩减,他们也就没钱给政府缴税了。
德国人能适应没有福利的日子吗?
二战之后出生的德国人全都经历了德国政府福利体系的不断完善,也就是说由多到少,由不好变得更好。现在所有的德国人过去几十年来都享受过福利的保障。
假设未来德国政府削减福利,德国人能够适应福利减少甚至是没有福利的生活吗?这恐怕才是让德国政府十分挠头的问题。
德国的工会以及大量左翼团体已经发出了警告,如果政府削减福利,将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低收入群体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将会下降。所以他们明确指出,默茨政府要改革福利的态度应该谨慎。
默茨政府还没有明确做什么,反对的声音就已经出现了。所以接下来围绕福利体系的改革在德国肯定是一个很难推动的大问题,既要避免政府财政难以为继,同时又要保证社会的相对公平。
而对德国个体来说,他们恐怕很难适应福利削减了的时代。我们不是有一句老话吗?由奢入俭难,也就是说已经享受过了好日子,如果突然变回艰苦的日子,人们肯定适应不了。
所以,未来围绕福利体系的改革,德国社会肯定会出现更多争议的声音,甚至还会发生罢工等一系列不稳定的事件。这样一来,似乎就证明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福利体系和保障真的是一种陷阱,会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的懒汉。
福利体系会走向终结吗?
不管是为了稳定劳资关系,还是为了保证社会的相对公平,现代世界的福利制度肯定是有必要的。但始终有一种观点认为,那就是福利体系要有一个度,而不能够无限制的给公众发放更多的福利。
因为人们也观察到,一个社会如果福利发放的过多,将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最终会影响到企业投资的信心。从公众的角度来看,福利制度确实也会催生一批懒汉。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那些高福利国家,确实有一部分人什么都不做,完全就是靠着政府的福利生活,甚至有些人还会薅政府的福利羊毛。这些人不创造劳动价值,反倒像寄生虫一样,确实会侵蚀整个福利体系。
去年德国福利的总支出为1.3454万亿欧元,这相当于德国三个州的年度预算总和。如果福利支出继续增加,财政肯定难以为继。从这一点就暴露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福利制度不可能无限制的持续下去,一旦经济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福利支出。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福利体系确实会改变一些人的思维,它会让很多人误认为这种好日子能够永远持续下去。但问题就在于,一旦适应了这种生活,重新变回艰苦时代,大多数人难以适应,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新问题。
这并不是说福利体系不应该存在,而是说,福利的发放应该有个限度,福利体系作为社会的调节器,能够保证全体公民的相对公平感,但是如果让全体公民极度依赖福利的话,就会影响到社会财富的创造。
很多中国网民都听过这样的一条新闻,瑞士给全体国民发钱,很多公众激烈反对,原因就是有些人担心福利体系会滋长懒惰情绪,导致全社会陷入一种不思进取的懒惰状态。
从整体来看,欧洲各国现在面临的福利危局,实际上是从过去的一个极端又步入了另一个极端。不管欧洲人能不能够接受,随着老龄化的持续,再加上经济发展放缓,包括德国在内的福利削减是不可避免的。
结语
现在的德国财政还在苦苦支撑,短时间内德国政府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应该不会大规模向福利体系开刀。但未来的局面就不好说了,因为即便政府不改革的话,经济发展放缓也会迫使下一届的政府去改革。
而且,德国人还要意识到一点,福利体系原本是政府希望公众能够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进一步提高生育率的,但事实恰恰相反,越是高福利的国家,人们的生育率普遍越低。
这说明了一个事实,人类在相对优渥的安全环境里,更愿意享受,而不愿意考虑奋斗和自身基因的延续。反倒是在相对恶劣的环境里,因为生存压力的逼迫,人们才会去奋斗,才会去考虑如何谋生,才会去考虑如何保证自己的基因延续。
所以,欧洲现在面临的福利问题,对世界其他国家制定福利政策正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