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重温老电影时,突然被某句台词或某个场景击中,感叹“多年前的子弹正中眉心”?最近,一部2006年的爱情喜剧片——张柏芝与刘青云主演的《最爱女人购物狂》(以下简称《购物狂》),就让我有了这样的强烈共鸣。

这部近20年前的电影,用夸张的喜剧手法,刻画了一群“病态”的都市人:有人患有选择困难症,有人无法自控地疯狂购物,还有人在吝啬与挥霍间摇摆不定……看着电影中角色们的荒诞行为,再回头看看自己双十一后“重伤”的钱包,不禁苦笑:编剧,你真的在骂我吗?

《购物狂》的魅力,在于它用幽默的方式,揭示了欲望与爱的永恒主题。那些看似夸张的“病症”,实则是人性弱点的放大镜。当我们为电影中的荒诞情节捧腹大笑时,也不禁反思:这些“极端”角色,是否也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电影中,刘青云饰演的李简仁,站在点菜档口前抓耳挠腮,无法抉择套餐;张柏芝饰演的方芳芳,则在一旁轻松帮他做出选择。然而,镜头一转,方芳芳正将新买的衣服层层叠叠地穿上身,剪掉标牌,自我介绍道:“我是一个购物狂。”这一幕,既展现了角色的性格,也暗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李简仁的选择困难症,不仅体现在点菜上,更延伸到婚恋等人生大事。他因无法在前女友和现女友间做出选择,最终伤害了两个人。而方芳芳的购物狂倾向,则让她刷爆信用卡,家里被衣物填满,几乎无法行走。这些夸张的设定,实则是对现代人内心焦虑的隐喻。

除了主角,配角们也各有各的“毛病”。陈小春饰演的何穷富,是超级富二代,却花钱如跳楼机,时而吝啬时而挥霍。他的转换开关是“有没有人跟他争”。官恩娜饰演的丁叮当,则因失恋创伤成为“cheap cheap cheap”购物狂,只逛十元店,背假货。这些角色,虽然极端,却让人感同身受。

重看《购物狂》,我惊觉,这群看似极端的人,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的影子。我们或许没有选择困难症,但面对众多选项时,也会犹豫不决;我们或许不是购物狂,但面对诱惑时,也会失去理智。电影,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内心世界。


《购物狂》的深层主题,是人与欲望的关系。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因无法与欲望健康相处而陷入困境。方芳芳的购物狂倾向,源于她小时候被遗弃在百货大楼的创伤。她买包总爱买“我出生那年的限量款”,实则是寻求安全感的一种代偿。

电影中,方芳芳因同时答应李简仁和何穷富的约会邀请而陷入混乱。她本应很快意识到约重了,但两人随口说的“穿漂亮点”,却转移了她的注意力。她开始找衣服、搭配鞋子,甚至因没找到合适的鞋子决定去买鞋……最终,她才意识到自己约了两个人。这一幕,生动展现了物欲如何让人迷失方向。

方芳芳常说的一句话是“买比找快”。因为“找”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而“买”只需享受冲动消费的快感。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现代人的爱情观:看甜剧、嗑CP已能带来类似爱情的享受,但真正亲密关系中的痛苦、嫉妒、酸涩,却让人望而却步。就像只愿吃甜点却不愿摄入热量,于是我们开始只吃代糖。

方芳芳何时才选择了爱人?在电影后半段,有一段我愿称之为千禧香港爱情片里最癫狂又最直接的桥段。四位主角决定结婚,却无法确定谁与谁结婚,于是两男两女在城市街头乱窜,一次次相遇又分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终于确认了自己真正喜欢的是谁。但在此之前,方芳芳还需面对自己无法处理欲望的问题,在理智做出选择后,才与爱人重逢。

这段细节,我留给大家亲自去看。它讲的是一个朴素又真实的道理:爱也是欲望的一种,只有我们能好好看待欲望,才能找到真心的爱人。

重看《购物狂》,我最大的感受是,这部电影本身就是“经济上行期的美”。它展现的不是彼时张柏芝的颜值或闪闪发光的衣物,而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宽松氛围——日子很好过,犯点错也没关系,做了不理智的选择人生也不会被毁掉。

电影中,方芳芳约重李简仁和何穷富的那晚,丁叮当作为前女友也出现在饭局。四个关系诡异的人在一个客厅里,李简仁和何穷富趴在沙发上互殴,丁叮当想要跳楼而方芳芳在阻拦。在一团混乱中,佣人来跟请客的心理专家汇报:鲍鱼可以勾芡准备上桌了!心理专家淡定地说:“你们再打一会儿就好了,你们跳楼跳多一会儿就好了啊,勾个芡就可以开饭了。”

这种荒谬的场面,却让人怀念那种各种胡闹也不会耽误吃饭的生机勃勃劲儿。小时候看这片子,我以为长大了我会像张柏芝那么漂亮,也可以那样买买买,也可以吃得起二头干鲍。真正长大了,才发现一切都没有那么简单。我每天面对最多的难题不是“两个有钱人都在追我要怎么选”,而是“三个平台比价找到最划算的外卖”。
这种时候就特别感慨,还好有电影,幸亏有那个时候的好电影,能让我们在两个小时内躲回那个轻松的、愉快的、一切总会有好结局的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最爱女人购物狂》截图来自腾讯视频)
本文作者: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