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国采11批规则优化,别全怪医保局,企业更需自省

时间:2025-09-23 04:15:43 来源:风云药谈 作者:风云药谈

国采11批标书落地后,市场上的声音普遍偏负面,部分媒体盲目跟风,称其多好多好,但估计这些媒体并未真正经历过市场的‘毒打’。实际上,作为医保局牵头的化药国采一直在持续推进,只是规则上不断在变化。

那么,国采11批与国采10批相比,有哪些较大的变化呢?

1. 纳入规则更透明、相对科学

与第10批相比,国采11批的纳入规则更加透明和科学。第10批中,一些几乎没有销售过、甚至只是几百万的小产品也被纳入其中,纯属凑数。而国采11批则避免了这种情况,确保了纳入产品的质量和市场潜力。

2. 限价更加合理

尽管有几个产品的限价一般,但从整体的限价水平来看,国采11批几乎回到了2-5批的限价水平。这与第10批相比,有了显著的改善。第10批的限价让许多企业感到‘等死’的绝望,而国采11批则给了企业更多的生存空间。

3. 增加了复活机制

国采第11批的总标的数约在940个左右,其中可以复活(未入围可复活)的企业+产品数量有接近200个。这意味着,在原有规则的基础上,至少有150多个复活的机会。虽然分配到每个产品上的数量不是很多,但这个数量级已经非常可观。

国采11批复活机制

4. 给予医院更大程度的自由,未中选企业也有机会

在采购执行中,未中选企业如果接受同品种最高中选价的,可以不作为非中选产品统计。同时,按厂牌报量也给予了原有市场和临床最大程度的诚意。原来卖不好的产品,现在应该多反省自己为什么卖不好。

5. 报量结果给力,集采执行力度强

国采报量在第五批达到巅峰,几乎是市场销售量的4成多。而后面到10批时,几乎只是市场总量的3成左右。但这次国采11批的报量结果非常给力,以达格列净为例,报量有九亿片,已经超过临床用药量的50%。这在国采报量的历史上非常少见,大部分产品的报量都达到了常用量的五成甚至以上。

6. 终于正眼看B证

第10批的规则中,本组3家B证要少中选一家,这是一个奇葩的规则。为什么B证多就要少中选一家?难道B证是别的国家药监局批的?都是一个娘生的,还分个亲生和后养?只能说进入到第10批的产品倒血霉了。有些产品,不管是进入九批还是十一批,都不至于死得那么惨。

7. 集采产品格局变差,规则收紧

前面很多批次都是3进2、4进3、5进4,大于7、8家的感觉就家数很多了。但现在是家数越多的中选数量反而越少了,集采产品的格局越来越差,规则也越来越收紧。

8. 关于格局,企业应多反思

从最终申报产品的竞争格局可以看出,企业是不是‘差生’。差生从不怪考试题难,毕竟考啥都不会。都是格局差的产品,说明企业自身水平有限,应该多反思自己。

9. 政策缺乏延续性,需考虑药品研发周期

政策一直改、一直改,却忽略了药品研发到上市的长周期。有些产品还在路上就看到了‘万丈深渊’,这个确实该吐槽。

总之,就第十一批的整体规则、限价来讲,比第十批好很多。把稀烂的结果都甩锅给医保局,医保局估计也背不动。企业应该多反思自身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外部因素。

国采11批政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