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李秀梅今年41岁,在夕阳红养老院当了十年护工。
十年来,她见过各种各样的老人:有三楼住豪华套房的退休干部,有二楼住普通间的工薪阶层,也有一楼住简陋房间的孤寡老人。
起初,她以为这就是养老院的全部真相——有钱的老人过得好,没钱的老人过得差。
直到有一天,一个即将离世的老人拉着她的手说:“小李啊,你知道吗?这里最可怜的老人,不是我们这些没儿没女的。”这句话让李秀梅震惊不已,也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这十年来照顾过的每一个老人。
她发现,在养老院的等级制度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个更加残酷的真相。

01
凌晨两点的夕阳红养老院静得有些吓人,只有李秀梅一个人的脚步声在走廊里回响。她手里拿着手电筒,逐个房间地查看,这是夜班护工必须完成的例行检查。
“又是一个不眠夜。”李秀梅在心里嘀咕着,推开了一楼101房间的门。
房间里传来老孙头粗重的鼾声,床单皱巴巴的,散发着一股说不出的味道。李秀梅皱了皱眉,轻手轻脚地走进去,帮他把踢掉的被子重新盖好。老孙头七十八岁了,无儿无女,全靠政府的补贴住在这里。
走出101,李秀梅又检查了几个一楼的房间。这里住的都是些“没人要”的老人,要么是孤寡老人,要么就是被子女抛弃的。房间简陋,设施老旧,连个电视都没有。
爬上二楼,情况明显好了很多。走廊里铺着地毯,墙上贴着温馨的壁纸,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李秀梅推开203房间,里面住着刘奶奶,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个月来看一次。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床头柜上还摆着家人的照片。
“秀梅?”刘奶奶睡得浅,听到动静就醒了。
“刘奶奶,是我,您接着睡。”李秀梅轻声说道。
“睡不着,年纪大了觉少。”刘奶奶坐起身,“你也累了一天了,过来坐会儿。”
李秀梅犹豫了一下,还是走过去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她知道这些老人最怕的就是孤独,尤其是深夜时分。
“我儿子上个月说要给我换个好点的房间,搬到三楼去。”刘奶奶眼中闪着希望的光芒,“他说攒够钱了就接我过去住。”
李秀梅点点头,心里却明白这种话听听就行了。她见过太多这样的承诺,最后都成了空话。
离开刘奶奶的房间,李秀梅继续向三楼走去。楼梯间的感应灯自动亮起,照亮了贴着大理石瓷砖的墙面。三楼是整个养老院最豪华的地方,住的都是“有钱有权”的老人。
推开301房间,李秀梅不禁暗暗咋舌。这哪里是养老院的房间,简直就是星级酒店的套房。王老爷子睡在宽大的真皮床上,房间里有液晶电视、空调、冰箱,甚至还有一个小客厅。
王老爷子也是个浅眠的人,听到动静就睁开了眼。
“小李啊,这么晚了还在查房。”王老爷子的声音有些沙哑。
“王爷爷,您睡吧,我就是例行检查。”李秀梅低声回答。
“我这人啊,岁数大了,总是担心这担心那的。”王老爷子叹了口气,“明天我大儿子要来看我,给我带新的血压药。”
“那挺好的。”李秀梅说着客套话,心里却在想,同样是老人,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检查完三楼的所有房间,李秀梅来到护士站。夜班保安老张正在那里值班,手里捧着一杯热茶。
“秀梅,过来歇歇吧。”老张招呼她。
李秀梅走过去,在椅子上坐下,感觉腿都有些发软了。十年的护工生涯,让她的身体早就不如以前了。
“老张,你说咱们这工作,图什么呢?”李秀梅突然开口问道。
老张抬头看了她一眼,放下茶杯:“怎么了,今天心情不好?”
“也不是心情不好,就是觉得...”李秀梅顿了顿,“同样是老人,为什么待遇差这么多呢?”
老张苦笑了一下:“这你才看出来啊?我在这里干了十五年了,早就习惯了。有钱的住楼上,没钱的住楼下,这就是现实。”
“可是...”
“可是什么?”老张打断了她的话,“你看看一楼那些老人,虽然穷,但起码有个安身的地方。二楼的老人,子女虽然不富裕,但也会来看看。三楼的老人,吃得好住得好,有专门的医生护士照顾。这不是挺好的吗?”
李秀梅摇摇头:“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不对劲?”老张的眼神有些复杂,“小李啊,你在这里干了十年了,有些事情还是没看透。”
“什么意思?”
老张环顾四周,确定没有其他人,才压低声音说:“你知道吗,其实这里的老人不止分三等。”
李秀梅心里一震:“什么意思?”
“算了,说多了也没用。”老张摆摆手,“你还年轻,慢慢就明白了。”
李秀梅想要追问,但老张已经起身走开了。她坐在那里,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十年来,她以为自己已经看透了这个地方的一切,但老张的话让她意识到,也许还有很多她不知道的秘密。
02
回到家里,李秀梅轻手轻脚地推开门,生怕吵醒正在睡觉的儿子小军。十五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要睡到中午才起床。她脱下护工服,在沙发上坐下,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十年前的那个秋天。
那时候她才三十一岁,刚刚结束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前夫是个赌鬼,把家里的积蓄全部输光了,最后连房子都抵押了出去。李秀梅带着五岁的小军,身无分文地离开了那个家。
“妈妈,我们要去哪里住啊?”小军拉着她的手,眼中满是不解。
“妈妈会找到新工作,给你找个新家的。”李秀梅强忍着眼泪,紧紧握着儿子的小手。
那段时间,她住在姐姐家的客厅里,每天出去找工作。没有技能,没有学历,只有初中文化的她能做的工作很有限。洗碗工、保洁员、超市理货员,她都试过,但工资都太微薄,根本养不起孩子。
“秀梅,要不你去养老院试试?”姐姐李秀芳有一天突然提议,“我听说那里招护工,包吃包住,工资也不错。”
“养老院?”李秀梅心里有些发怵,“我从来没干过这个。”
“没事,谁生下来就会啊?”李秀芳安慰她,“你这人心善,照顾老人应该没问题。”
第2天, 李秀梅就来到了夕阳红养老院。那时候的院长是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叫张院长,看起来很和蔼。

“小李是吧?”张院长看着她的简历,“没有护理经验,这个...”
“张院长,我可以学的,我很用心,也不怕脏不怕累。”李秀梅急切地说道,“我真的很需要这份工作。”
张院长端详了她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那好吧,先试用一个月。记住,做护工这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要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
“我明白,我一定会好好照顾老人们的。”李秀梅连忙点头。
第一天上班,李秀梅被分配到了二楼。带她的是一个叫张姨的老护工,五十多岁,在这里干了七八年了。
“小李啊,刚来的都要从二楼开始。”张姨一边教她整理床铺,一边说道,“这里的规矩你慢慢就懂了。”
“什么规矩?”
“比如说,给老人翻身,有的老人需要一小时翻一次,有的老人两小时翻一次。”
“为什么不一样?”李秀梅疑惑地问。
张姨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因为有的老人家属给小费,有的不给呗。”
李秀梅心里咯噔一下:“这样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咱们也是要生活的。”张姨很自然地说,“再说了,给小费的家属对咱们好,咱们对他们好点也是应该的。”
那天下午,李秀梅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老人的死亡。二楼的钱爷爷突然病重,家属赶来的时候,老人已经不行了。
李秀梅站在病床前,看着钱爷爷慢慢停止呼吸,整个人都愣住了。这是她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着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恐惧和悲伤。
“别害怕,习惯就好了。”张姨拍拍她的肩膀,“在这里,生老病死是常事。”
钱爷爷的儿女围在床前哭得死去活来,但李秀梅却注意到,他们的眼泪中似乎掺杂着某种复杂的情绪。后来她听其他护工说,钱爷爷留下了一套房子和不少存款。
晚上回到宿舍,李秀梅给姐姐打了电话。
“秀梅,第一天怎么样?”李秀芳关切地问。
“有个老人去世了。”李秀梅的声音有些颤抖。
“这种事情总会有的,你要习惯。”
“姐,我觉得这里有些奇怪。”李秀梅犹豫了一下,“好像对不同的老人态度不一样。”
“什么意思?”
“就是有钱的老人被照顾得更好,没钱的老人就...”
“秀梅,你想多了。”李秀芳打断她,“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有钱能使鬼推磨。你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别想那么多。”
挂了电话,李秀梅躺在宿舍的小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她想起了院长的话:要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
可是,如果真的是自己的亲人,会因为钱的多少而区别对待吗?
第二天,李秀梅被安排到一楼帮忙。一楼的环境比二楼差了很多,走廊里的灯光昏暗,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难闻的味道。
“你就是新来的小李吧?”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拉住她的袖子,“能不能帮我换个尿布?我叫了半天都没人来。”
李秀梅赶紧帮老太太换了尿布,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同样是老人,为什么一楼的老人要等这么久才有人理呢?
“小李啊,你还年轻,不懂这里面的门道。”中午吃饭的时候,张姨把她拉到一边,神秘地说道,“咱们这里的老人啊,分三等的。第一等的,住顶楼,儿女有钱有权;第二等的,住中间,普通人家;第三等的...”张姨停顿了一下,“住一楼,没人管的。”
李秀梅疑惑地问:“那最可怜的应该是第三等吧?”
张姨摇摇头,眼神复杂:“你干得久了就知道了,最可怜的,不是没子女的...”
“张姨,什么意思啊?”李秀梅追问道。
“算了,说多了你也不懂。”张姨摆摆手,“总之,这里的水很深,你慢慢体会吧。”
那天晚上,李秀梅回到宿舍,拿出手机给小军打电话。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小军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浓浓的思念。
“妈妈要在这里住一段时间,等攒够了钱就接你过来。”李秀梅强忍着想哭的冲动。
“妈妈,你在那里做什么工作啊?”
“妈妈在照顾老爷爷老奶奶。”
“那你一定要对他们好一点哦,就像对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小军天真地说道。
听到儿子的话,李秀梅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孩子的话那么纯真,可现实却如此复杂。她发誓,无论这里的规矩是什么,她都要对每一个老人一视同仁,给他们最好的照顾。
03
一个月的试用期很快过去了,李秀梅正式成为了夕阳红养老院的护工。这一个月里,她渐渐摸清了这里的规矩和等级制度。今天,她被调到三楼工作,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第一等”的老人。
三楼的环境让李秀梅惊讶不已。宽敞明亮的走廊,高档的装修,每个房间都像是高级酒店的套房。她被分配照顾301房间的王老爷子,据说是个退休的老干部,三个儿女都在政府部门工作。
“王爷爷,早上好!”李秀梅敲门进入房间,看到王老爷子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王老爷子放下报纸,打量着这个新来的护工:“你是新来的?以前没见过你。”
“是的,我叫李秀梅,以后由我来照顾您。”李秀梅恭敬地说道。
“小李啊,你看起来很年轻。”王老爷子点点头,“我这人要求比较高,希望你能认真负责。”
“您放心,我一定会尽心尽力的。”
正说着话,房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人,手里提着各种营养品和水果。
“爸,我来看您了。”男人走过去亲热地握住王老爷子的手。
“大儿子来了,快坐。”王老爷子的脸上露出笑容,“这是新来的护工小李。”
“小李是吧?”王大儿子上下打量着李秀梅,“我爸身体不好,平时需要多费心。这是一点小意思。”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两百块钱递给李秀梅。
李秀梅愣了一下,这是她第一次收到家属的小费。她想起张姨说过的话,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下来:“谢谢,我会好好照顾王爷爷的。”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李秀梅目睹了一场“完美”的父子情深表演。王大儿子嘘寒问暖,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承诺下次带更好的补品来。王老爷子也是满脸笑容,不停地夸奖儿子的孝顺。

“爸,您的血压药还够吗?不够我再去给您买。”王大儿子关切地问。
“够的,够的,你上次买的还没吃完呢。”王老爷子满意地点头。
“那就好。哦,对了,妈留下的那套房子,房产证什么时候能过户到我名下?”王大儿子突然话锋一转。
王老爷子的笑容僵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这个不急,等等再说。”
“爸,您看,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先过户到我名下,我好安排租出去,租金可以给您改善生活。”王大儿子继续说道。
“这个...容我想想。”王老爷子明显有些不情愿。
李秀梅在一旁默默地收拾房间,但这对父子的对话让她感到有些不舒服。表面上看起来是关心老人,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王大儿子走后,王老爷子的情绪明显低落了不少。李秀梅给他倒了杯茶,轻声问道:“王爷爷,您是不是累了?要不要休息一下?”
“小李啊,你说,儿女孝顺是好事吧?”王老爷子突然问道。
“当然是好事。”李秀梅点头。
“那为什么我心里总是不踏实呢?”王老爷子苦笑着摇头,“算了,人老了就是想得多。”
下午,王老爷子的二女儿也来了。这次带来的是燕窝和人参,价值不菲。同样的嘘寒问暖,同样的关怀备至,但在临走前,二女儿也提到了房产的事。
“爸,大哥跟我说了房子的事,我觉得还是过户比较好,您一个人也管不了这些。”
晚上,小儿子也来了,带的是进口的保健品。三个儿女都在当天来看望老人,这在养老院里是很少见的。但李秀梅发现,每个人在离开前都会提到房产的事。
“王爷爷,您的子女真孝顺,一天来了三个。”李秀梅试探着说道。
王老爷子看着窗外,长叹了一口气:“孝顺...也许吧。”
“您怎么看起来不太高兴?”
“小李,你还年轻,不懂这些事。”王老爷子转头看着她,“有时候,太孝顺了也不是好事。”
李秀梅不太明白这话的意思,但她能感觉到王老爷子内心的复杂情绪。
第二天,李秀梅又被安排到302房间照顾另一位老人。这位叫陈老太的老人同样享受着最高等级的待遇,她的女儿是某大公司的高管,每周都会来看她,每次都会给护工不少小费。
“小李,照顾我妈要特别用心。”陈女士一边递给李秀梅五百块钱,一边叮嘱道,“我妈身体不好,需要24小时有人看着。”
“您放心,我会的。”李秀梅接过钱,心里却觉得有些沉重。
陈老太确实身体不好,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经常认不出人。但她的女儿对她照顾得很周到,请了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
“妈,您感觉怎么样?”陈女士握着老人的手问道。
“你是谁啊?”陈老太疑惑地看着她。
“我是您女儿啊。”陈女士耐心地解释。
“女儿?我有女儿吗?”陈老太摇摇头,“我女儿去上学了,还没回来呢。”
陈女士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但她还是强忍着继续陪伴老人。李秀梅看在眼里,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但是,当陈女士以为老人睡着的时候,她悄悄对李秀梅说:“小李,你要记住,如果我妈情况有变化,第一时间通知我。还有,如果她说什么胡话,你不要当真,老年痴呆的人经常说些莫名其妙的话。”
“胡话?”李秀梅疑惑地问。
“比如说什么我不孝顺啊,我抢她的钱啊,这些都是病情导致的,你千万不要相信。”陈女士强调道。
李秀梅点点头,但心里却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陈女士要特意强调这个?
当天晚上,李秀梅在三楼值班。她发现,住在三楼的老人虽然享受着最好的物质条件,但他们的脸上却很少有真正的笑容。他们有最好的房间,最好的食物,最好的医疗条件,但似乎缺少什么更重要的东西。
“小李,过来坐坐。”王老爷子叫住了她。
李秀梅走进房间,发现王老爷子正在翻看一本旧相册。
“这是我年轻时候的照片。”王老爷子指着一张黑白照片说,“那时候我们一家人多开心啊。”
照片上的一家人确实看起来很幸福,三个孩子围在父母身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您的子女现在也很孝顺啊。”李秀梅安慰道。
“孝顺?”王老爷子苦笑,“也许吧。只是,我总觉得他们看我的眼神变了。以前是爱,现在是...”
“现在是什么?”
王老爷子摇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李秀梅从他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孤独和失望。
04
在三楼干了一个星期后,李秀梅又被调回到二楼。相比三楼的“奢华”,二楼显得朴素很多,但也整洁温馨。这里住的都是普通人家的老人,子女大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没有太多钱,但也不至于抛弃老人。
李秀梅被分配照顾203房间的刘奶奶。刘奶奶七十二岁,退休前是纺织厂的工人,有一儿一女,都在外地工作。
“小李啊,以后就麻烦你了。”刘奶奶拉着李秀梅的手,很是亲切。
“刘奶奶,您别这么说,照顾您是我的工作。”李秀梅笑着回答。
刘奶奶的房间虽然不如三楼豪华,但收拾得很干净。床头柜上摆着儿女的照片,墙上贴着孙子的画作,看起来很温馨。
“我儿子在上海打工,女儿在广州,一年也就回来两三次。”刘奶奶一边说着,一边指着照片,“这个是我孙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了,可聪明了。”
李秀梅看着照片上那个可爱的小男孩,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小军,心里涌起一阵温暖。
“您一定很想他们吧?”
“想是想,但也理解他们,在外面挣钱不容易。”刘奶奶很达观,“能有个地方住,有人照顾就知足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秀梅发现二楼的老人们都有着类似的境遇。他们的子女大都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来看望,但会定期打电话,寄一些钱过来。护工对他们的照顾也是按标准来的,不会特别好,但也不会怠慢。
204房间住着老陈,是个退休的邮递员。他的儿子在县城开了个小店,每个月会来看他一次,每次都会带些日用品。
“小李,你看,我儿子给我买的新衣服。”老陈高兴地展示着一件毛衣,“他说冬天到了,怕我冷着。”
虽然只是一件普通的毛衣,但老陈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李秀梅想起三楼那些老人收到昂贵礼品时的表情,反而没有老陈这么开心。
“您儿子真孝顺。”李秀梅由衷地说道。
“是啊,虽然他挣钱不多,但对我还是很好的。”老陈满足地点头,“人啊,知足常乐。”
在二楼的这段时间里,李秀梅渐渐体会到了一种不同的氛围。这里的老人虽然没有三楼的豪华条件,但他们的生活更加平静和真实。他们不会因为子女没有带昂贵的礼品而失望,也不会因为子女不能经常来看望而抱怨。
“小李,你在这里干了多久了?”刘奶奶突然问道。
“快两个月了。”李秀梅一边帮她整理衣服,一边回答。
“感觉怎么样?”
“还好,就是觉得...有些复杂。”李秀梅犹豫了一下。
“什么复杂?”刘奶奶看着她,眼中满是关切。
“就是觉得同样是老人,为什么待遇差这么多呢?”李秀梅坦诚地说道。
刘奶奶笑了笑:“孩子,这个社会本来就是这样的。有钱人过有钱人的生活,穷人过穷人的日子。我们这些普通人,能有个安稳的晚年就知足了。”
“可是我总觉得...”
“你总觉得应该人人平等对吧?”刘奶奶打断了她的话,“小李啊,你还年轻,想法很单纯。等你年纪大了就明白了,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公平的。”
“那您不觉得不甘心吗?”李秀梅追问道。
“甘心不甘心有什么用?”刘奶奶摇摇头,“我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坏事,儿女也算孝顺,能有今天的生活就很不错了。你看楼下那些老人,连个看望的人都没有,我们比他们强多了。”
刘奶奶的话让李秀梅陷入了沉思。也许老人说得对,知足常乐才是生活的智慧。但她心里还是有些不甘,为什么就不能人人平等呢?
这天下午,刘奶奶的女儿从广州回来了。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看起来很朴实。
“妈,我回来看您了。”女儿握着刘奶奶的手,眼中含着泪水。
“闺女,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说年底才回来吗?”刘奶奶既惊喜又担心。
“我想您了,就请了几天假回来。”女儿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些衣服和食品,“这些都是给您买的。”
东西不多也不贵,但可以看出都是精心挑选的。刘奶奶接过东西,眼泪就流了下来。
“傻孩子,你路费都不少,还买这些东西。”
“妈,您别哭,我现在工作稳定了,生活好了很多。”女儿赶紧安慰母亲。
李秀梅在一旁看着这对母女,心里涌起一阵暖流。虽然没有三楼那些老人子女的排场,但这种朴实的感情更加真诚动人。
“妈,您在这里住得习惯吗?护工对您好吗?”女儿关切地询问。
“习惯,很习惯。小李对我特别好,你不用担心。”刘奶奶拉着李秀梅的手,“小李,这是我女儿小芳。”
“阿姨您好,谢谢您照顾我妈。”小芳真诚地向李秀梅道谢。
“这是我应该做的。”李秀梅被这种真诚感动了。
小芳在这里待了两天,每天都陪着母亲聊天、散步。她没有给李秀梅任何小费,但总是真诚地道谢。临走的时候,她拉着李秀梅的手说:“小李,我妈就拜托您了。我不能经常回来,但我每个月都会给她寄钱。”
“您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刘奶奶的。”李秀梅郑重地承诺。
看着小芳离开的背影,李秀梅心里五味杂陈。二楼的这些老人,也许没有三楼老人的优越条件,但他们拥有更加真实的亲情。
那天晚上,刘奶奶拉着李秀梅坐在床边聊天。
“小李,你有孩子吗?”刘奶奶问道。
“有,一个儿子,十五岁了。”李秀梅想起小军,脸上露出了笑容。
“十五岁正是懂事的年纪,你一定很想他吧?”
“想,特别想。但为了工作,只能分开住。”
“孩子,为了生活没办法。”刘奶奶安慰她,“但你要记住,不管多忙多累,都要和孩子保持联系。亲情这东西,断了就很难再续上了。”
“我明白,我每天都会给他打电话。”
“那就好。”刘奶奶满意地点头,“其实啊,我们这些老人最需要的不是多好的物质条件,而是子女的真心关爱。哪怕就是一个电话,一句问候,都比什么金银珠宝强。”
刘奶奶的话让李秀梅想起了三楼的那些老人。他们有最好的物质条件,但似乎缺少的正是这种真心的关爱。
05
一个月后,李秀梅被调到了一楼工作。这是她最不愿意面对的地方,因为一楼住的都是最可怜的老人——那些无儿无女或者被子女抛弃的老人。
一楼的环境比起二楼和三楼差了很多。走廊里的灯光昏暗,墙壁已经有些发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味道。李秀梅被分配照顾101到105这五个房间。
101房间住着老孙头,七十八岁,一辈子没结过婚,没有子女。他靠政府的补贴住在这里,每个月的费用刚好够最基本的生活。
“小李来了?”老孙头看到她进来,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孙爷爷,您今天感觉怎么样?”李秀梅一边检查他的身体状况,一边询问。
“还行,就是腿疼。”老孙头艰难地坐起身,“年纪大了,这里疼那里疼的。”
李秀梅帮他按摩了一下双腿,发现他的腿已经严重浮肿了。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就医,但她知道,像老孙头这样的老人,除非是紧急情况,否则很难得到及时的医疗照顾。
“孙爷爷,您的腿肿得厉害,我跟护士长说一声,让医生来看看。”
“算了,不用麻烦了。”老孙头摆摆手,“我这把年纪了,能活一天是一天。”
“您别这么说,身体有问题就要及时治疗。”李秀梅坚持道。
“小李啊,你还不懂。”老孙头苦笑着摇头,“在这里,像我这样的老人,能有个地方住就不错了,别的就不要奢求了。”
李秀梅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想起三楼的王老爷子,一有点小毛病就会有专门的医生来检查,用最好的药。而老孙头这样的老人,却连基本的医疗保障都很难得到。
102房间住着瘫痪的李大爷,六十八岁。他本来有两个儿子,但在他瘫痪后,两个儿子就把他送到了这里,从此很少来看望。
“李大爷,我来给您翻身。”李秀梅轻柔地帮他翻身,避免长褥疮。
李大爷不能说话,只能用眼神和她交流。但从他的眼中,李秀梅能读出深深的绝望和无奈。一个曾经养育了两个儿子的父亲,到了晚年却被抛弃在这里,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
103房间住着患有老年痴呆的张奶奶,七十五岁。她的女儿把她送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张奶奶经常认不清人,有时候会把李秀梅当成她的女儿。
“闺女,你怎么这么久才来看妈?”张奶奶拉着李秀梅的手,眼中满是思念。
李秀梅不忍心纠正她,只是顺着她的话说:“妈,我工作忙,没时间回来。”
“忙什么忙?妈都这样了,你还不回来看看?”张奶奶突然激动起来,“你是不是嫌弃妈了?”
“不是的,妈,我不嫌弃您。”李秀梅安抚着她。
“那你为什么不带我回家?我不想住在这里,我想回家。”张奶奶开始哭泣。
李秀梅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这些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到自己的家,和子女在一起。但现实却是,他们被遗弃在这里,等待着生命的终结。
一楼的工作比二楼和三楼要累得多。这里的老人大都行动不便,需要更多的照顾。而且由于人手不足,每个护工要照顾的老人也更多。李秀梅经常忙得脚不沾地,但看到这些老人孤独的眼神,她又不忍心偷懒。
“小李,你来这里多久了?”这天,老孙头突然问她。
“快三个月了。”李秀梅一边给他喂饭,一边回答。
“在这三个月里,你觉得什么样的老人最可怜?”老孙头的眼神突然变得很深邃。
李秀梅想了想:“应该是像您这样的吧,没有子女照顾。”
老孙头摇摇头:“不对。”
“那是谁?”
“其实我不是最可怜的,最可怜的是那些...”老孙头的话被突然的咳嗽声打断了。
李秀梅赶紧给他拍背,等他缓过来后追问道:“孙爷爷,您刚才想说什么?”
老孙头看了看四周,确定没有其他人,才压低声音说:“最可怜的是那些有子女,但被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