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早些时候,波兰突然宣布关闭其与白俄罗斯之间的边境口岸,理由是俄白之间的“西方-2025”军演让波兰感到“不安全”。然而,这一理由显得既荒谬又牵强,毕竟军演早已结束,波兰却迟迟未有开放口岸的迹象。所谓的“感到不安全”,完全是无稽之谈。
对于波兰的这一举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直接挑明,称波兰此举完全是出于不友好的政治目的,背后是为了第三方国家的利益。
卢卡申科的话可谓一针见血。波兰作为美国在欧盟内部的“代言人”,其态度和举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授意的结果。美国一直试图在俄乌冲突中拉中国“下水”,波兰此举显然是在替美国向中国施压。
此前,波兰曾直白地提出,希望中国“敦促俄罗斯停止行动”。在未得到回应后,波兰便将边境口岸当作“筹码”,试图逼迫中国同意其要求。
有人或许会问,波兰与白俄罗斯之间的边境口岸开通与否,与中国有何关系?实际上,关系重大。由于波兰突然关闭边境口岸,中欧班列的主干线陷入停摆。要知道,近90%的中欧班列需要经过或抵达波兰。波兰这一关闭,导致300余列中欧班列列车滞留在白俄罗斯境内。
针对此事,中国外交部已明确敲打过波兰,要求其确保班列畅通运行。然而,波兰却置若罔闻,依然坚持不开放口岸。对此,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也看不下去了。当地时间9月22日,卢卡申科在谈及此事时,对波兰提出了几点忠告。
首先,卢卡申科指出,波兰此举完全与经济无关,是出于不友好的政治目的。这句话彻底揭穿了波兰在此事背后的“小心思”。除此之外,卢卡申科还“提醒”波兰,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能轻松应对这一切”。
事实上,卢卡申科说得一点没错。面对波兰的刻意“刁难”,中方在积极与相关各方协商沟通的同时,也在探索新的贸易通道。而“中欧北极快航”就是中方的“后手”。就在9月22日,“中欧北极快航”正式开通。
这条航线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经白令海峡后可直达欧洲,整个单程仅需18天时间,比传统航线缩短了22天。
实际上,这条航线的开通并非偶然。早在2024年,中俄在这方面就已有了不小进展。除了签署《极地水域海事合作谅解备忘录》外,中船集团也正在与俄联合造船集团合作研发破冰集装箱船。这种破冰集装箱船正是为北极航线的特殊环境而设计。相关消息透露,该类型的船只预计将在2026年交付使用。
一旦实现交付,北极航线面临的气候与环境等问题将进一步得到解决,实现不受季节限制的全年通航。
而这,还只是中国留的“后手”之一。在南线,中国的布局更是早已展开。所谓南线,是指经哈萨克斯坦到阿塞拜疆,再到土耳其后最终进入欧洲的线路。这条线路的名字叫做“中欧班列(成渝)南通道特快班列”。
这条线路在此之前一度不太“显眼”,但在经过动态优化运力配置、精准匹配沿线铁路运能后,运输时效被极大压缩。也正因为如此,在进入2025年之后,该线路的开行量暴涨120%,且准时率高达100%,远超波兰线的70%多。
能把准时率做到这种程度,除了对动力配置进行优化以及对沿线铁路运能进行精准匹配外,更与沿途各国的友好合作分不开。如哈萨克斯坦专门为此扩建的集装箱码头,阿塞拜疆为提高运输时效直接免除了中欧班列的过境费用,还有土耳其优化境内铁路等,都为这条线路的准时率与时效做出了贡献。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南线沿途各国深知只有友好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换句话说,这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因此必须打“合作牌”。而这种举动,就更显得波兰此次突然关闭边境口岸是多么的鼠目寸光。
更关键的是,通过南线以及北极航道,说明波兰试图通过关闭边境口岸来拿捏中国、进而施压俄罗斯的想法根本不现实。中方的诸多后手,注定了其必将幻想破灭。
果不其然,在“坚持”了几天之后,波兰总算是明白了过来,知道中方不会因为其关闭边境口岸而受到威胁和影响。加上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也旗帜鲜明地力挺中方,因此波兰就觉得这场“独角戏”实在是唱不下去了。
当地时间9月23日,波兰总理图斯克表示,波兰将在9月25日凌晨重新开放与白俄罗斯之间的边境口岸。
可能是觉得自己“出尔反尔”太丢人,波兰总理在宣布完要开放口岸的消息后,还不忘给自己“找补”,声称“如有必要,将会再次关闭口岸”。
说实话,看到波兰这个所谓的“威胁”,大部分人应该都会觉得十分滑稽。中国的布局以及诸多后手,根本不担心波兰再次出尔反尔。在这种情况下,波兰还真把自己当盘菜了。而其试图继续以此为“筹码”的举动,只会换来更多的嘲笑。更多情况,让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