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韩国企业哈萨克斯坦30亿美元稀土厂:盈利难题与破局之道

时间:2025-09-25 08:28:00 来源:小企鹅侃世界 作者:小企鹅侃世界

近日,一则关于韩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30亿美元建立稀土加工厂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座规模庞大的工厂原本被寄予厚望,然而,韩国企业很快发现,要想让这座工厂实现盈利,并非易事,其中最大的阻碍便是高昂的电费。

在最初的合作谈判中,哈萨克斯坦方面信誓旦旦地承诺,电费极为低廉,每度电仅需0.0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三毛五。这样的价格听起来确实颇具吸引力,然而,韩国企业很快就发现,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电费就像菜市场的菜价,标价看似便宜,实则暗藏玄机。各种摊位费、管理费等附加费用层出不穷,最终算下来,电费价格竟然直接翻了两番。对于这座稀土加工厂而言,每加工一吨稀土就需要消耗3800度电,仅电费一项就高达近两万元。这还不算完,由于当地电网电压不稳,设备频繁出现故障,而维修零件又需从中国空运,一趟运输费用就得好几万。如此一来,这座工厂简直成了一个无底洞,投入的资金仿佛石沉大海,难以见到回报。



那么,哈萨克斯坦的电费为何会如此高昂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电力系统仍然沿用着苏联时期的老旧设施,就像一辆行驶了几十年的老爷车,发动机老化、变速箱卡顿,运行时突突突直冒黑烟。全国88%的电力依赖煤炭发电,11%来自天然气,而可再生能源的占比竟然不到6%。更为严重的是,电网设施破败不堪,电缆频繁烧断,一到用电高峰就跳闸。韩国企业运来的高功率设备一旦启动,整个电网就像被掐住了脖子,电压瞬间暴跌,设备根本无法正常运转。

除了外部因素,韩国企业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他们选择的矿区位置过于偏僻,距离最近的大城市都有好几百公里,当地电网本就薄弱。而当地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又在电费中偷偷加入了各种税费和附加费,这让韩国企业始料未及。此外,他们引进的美系生产线耗电量极高,一吨稀土的电耗竟然是中国同类设备的6倍多。中国工厂通过采用余热回收技术,每吨稀土仅需620度电,而韩国这边却需要3800度,成本自然居高不下。

运输成本同样是一大难题。哈萨克斯坦与韩国相距甚远,一吨稀土矿石的运费就高达3000元,而稀土的市场价才4000多元一吨。即便不考虑电费等其他成本,韩国企业也难以从中获利。

更令人尴尬的是,整个稀土产业链几乎都被中国牢牢掌控。从矿石分析到设备维修,韩国工厂的每一个环节都依赖中国。就连矿石样本也需要送到中国实验室进行检测,一来一回就要好几天,效率之低可想而知。

面对如此困境,韩国企业是否就束手无策了呢?其实并非如此。他们可以借鉴中国企业的成功经验,自行建设电站。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硫酸镍厂就是通过自建电站,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工厂得以高效运转。哈萨克斯坦阳光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韩国企业可以在厂区周围安装太阳能板,既能够发电又能够降低成本。此外,他们还可以与哈萨克斯坦政府重新协商,争取电价补贴或者税收优惠。毕竟,这座工厂能够带动当地就业,政府多少会给予一些支持。

然而,这些解决方案都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支持。建电站需要先投入一大笔资金,而且哈萨克斯坦的政策变化莫测,谁也无法保证未来不会出现新的变故。在技术方面,韩国企业必须尽快升级设备,引进节能技术,否则仅靠节省电费根本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如果实在无法支撑下去,他们可能不得不考虑将工厂搬迁到其他地方。但30亿美元的投资说放弃就放弃,谁也舍不得。

归根结底,韩国企业此次遭遇困境,主要是低估了哈萨克斯坦的电力问题,也高估了自己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这就像一场赌博,他们原本以为自己拿到了一手好牌,结果却发现牌桌上的规矩都是别人定的,最终输得血本无归。

未来,韩国企业要想在稀土领域翻身,就必须脚踏实地地解决技术和能源问题。否则,即便换个地方建厂,也依然会遇到同样的麻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