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崖
编辑:努尔哈哈赤
2025年9月18日,广播剧领域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国内知名广播剧平台漫播毫无预警地下架并停更多部热门作品,包括《南方海啸》《万有引力》等头部IP,#漫播 词条迅速冲上微博热搜榜,引发全网热议,一场波及整个广播剧行业的震荡就此拉开序幕。
此次下架事件来得毫无征兆,许多用户表示措手不及。平台评论区瞬间被大量质疑声淹没,用户纷纷表达对已购作品无法收听的困惑与不满,情绪以焦虑和愤怒为主。
面对舆论压力,漫播于9月20日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致漫小狐的朋友们》声明,正式回应此次事件。平台宣布两项补偿措施:一是为受影响用户开通红豆退还申请通道,二是为会员用户延长一个月会期并发放10张狐狸券。据悉,红豆退还申请通道将于9月30日关闭,平台承诺在10月内完成所有退款操作。对于会员补偿,漫播解释称因缺乏批量操作功能,需要技术开发支持,预计同样在10月内完成。
尽管漫播的回应较为迅速,暂时缓解了部分用户的经济损失焦虑,但也引发了新的疑问。用户除了担心已购作品的退款问题,更关注喜爱的内容能否恢复上线。这种担忧在平台评论区持续发酵,形成新一轮讨论热潮。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网络上开始涌现各种“阴谋论”。有网友猜测漫播作品下架可能与平台间恶性竞争有关,直指广播剧行业存在商战行为,甚至有人指控漫播有组织地引导舆论对立。这些猜测迅速在网络传播,加剧了用户的恐慌情绪。
然而,理性声音也随之出现。有网友指出:“平台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如果是对家举报,它们自己也有很多耽美剧,举报等于砸自己的脚。”更多用户认为此次下架可能是广播剧平台应对监管的主动调整,而非有针对性的商业竞争。这种观点逐渐获得更多认同,舆论场开始呈现多元化特征。
漫播平台一位参与过多起作品策划的内部人员在社群平台发表回应,呼吁“别再造谣跟直播有关系了……不要再进一步扩大事件影响了”。这一回应间接否认了部分传言,同时透露了平台及制作方面临的压力。这番略带情感色彩的表述让部分用户产生了同情,舆论开始转向理性讨论,用户情绪逐渐从最初的愤怒转向谨慎观望,更多人开始呼吁“不信谣不传谣”。
随着时间推移,虽然仍有用户坚持要求维护自身权益,但更多人表示愿意给予平台调整时间。有用户评论称:“已经暗示得很明显了,之前内部人员也说周末站内不可避免会有大波动,又不是一直就这样了。”这类评论获得越来越多认同,整个舆情事件呈现出从恐慌到质疑,再到相对理性的发展轨迹。广播剧用户群体在应对行业动荡时,整体态度趋向成熟。
此次漫播广播剧下架事件波及作品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根据网友整理的详细清单,受影响作品可分为三个类别:完全停更剧、全面下架剧以及部分下架剧。
停更剧列表包括《南方海啸》《离婚前后》《蝶变》《男妾生存法则》《流亡地罗曼史》《EndlessEchoes》《跛跛子》等20余部作品。这些作品突然停止更新,让许多追更用户感到措手不及,纷纷在社交平台表达不满。
更为庞大的则是全面下架剧名单,涵盖《爱情公园》《暗河长明》《我的病弱老婆》《针锋对决》《我乘风雪》《协议结婚》《孤有话说》《禁止犯规》《深巷有光》等近百部作品。这些作品中不乏知名作家的代表作,拥有稳定的粉丝群体和较高的市场认可度。此外,《大珰》《阎王》《花瓶》《覆水满杯》《狼行成双》《人鱼陷落》《万有引力》《一念之私》等作品则属于部分下架,剧集内容不全但仍可收听部分章节。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下架风波并非仅限于漫播平台。猫耳FM也同期下架了《寒远》《摘星》《洪流》《佛说》《差三岁》等多部广播剧,显示此次调整可能涉及整个广播剧行业。这种跨平台的同步行动进一步加剧了用户的担忧,许多人开始质疑整个耽美音频内容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这些受影响的作品中,不少IP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商业开发模式。以《人鱼陷落》《万有引力》等为代表的热门IP,不仅拥有广播剧、漫画等内容改编,还开发了丰富的衍生品体系。
例如,《人鱼陷落》衍生品包含从传统的周边产品如立牌、吧唧,到更精致的收藏品如收藏卡、设定集等各种品类。同时,还打通了TheGreenParty、酷乐潮玩、三福百货、KKV、名创优品、森罗万象、漫库等多种线下零售渠道,形成了完整的商业化路径。这些IP衍生品在市场上表现不俗,尤其是限量周边往往一经推出即售罄。这种商业化成功不仅为IP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反哺了IP本身的影响力,形成了内容与商业的良性循环。许多忠实粉丝会长期收集相关周边制品,形成了稳定的消费群体。
但客观来看,以《人鱼陷落》为代表的IP商业化成功,主要依托的是快看漫画平台在漫画内容持续更新,以及多样化实体衍生品开发的协同运作。其衍生体系覆盖从线下零售渠道到限定收藏品的多层次消费场景,已形成不依赖单一内容形式的稳健商业模式。广播剧作为IP衍生形态之一,更多承担了丰富内容矩阵、扩大用户覆盖的作用,与漫画内容及实体衍生品相互反哺,共同推动IP影响力的提升。过往也有很多类似案例,如《魔道祖师》IP也是以动画等内容形态爆发后,反向带动广播剧、影视剧等多形式开发的良性循环,体现出成熟IP在多维度内容布局与商业化路径上的韧性。
漫播此次大规模下架事件,并非广播剧行业首次面临监管压力,而是延续了耽美音频内容长期以来的合规困境。早在2022年,广播剧平台就曾面临过耽美广播剧大规模下架的危机,当时下架的作品中不少已获得影视改编授权。
与2022年相比,此次事件显示出一些新特点:平台反应更加迅速,很快就出台了补偿方案;用户反应也更为理性,虽然有不少阴谋论,但更多用户表示理解并愿意等待内容恢复。这种变化反映出行业在应对监管时的成熟度有所提升。
在这种监管环境下,商业化需求与内容合规之间的张力愈发明显。网友普遍反映“去年爆火的几个剧都是靠h(亲密戏),最近的剧都开始卷h”,直指部分制作方为追求商业利益过度扩展敏感内容,“有些原著没有车,(改编剧)也一直扩写,还各种营销车戏”。这种内容层面的恶性“内卷”实际上加大了整个行业的政策风险。部分剧组为吸引听众不断突破内容边界,实际上是在挑战监管底线,最终导致整个行业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有行业观察者认为,漫播的此次下架可能是平台应对监管的主动调整,这种“自肃”行为是平台为求长期生存的无奈之举。正如一位用户所说:“纯爱广播剧在大环境下永远战战兢兢,没有创作者会舍得让自己的作品‘消失’。”平台要在满足用户需求、维持商业利益和符合监管要求之间找到平衡点,这需要极高的运营智慧和政策敏锐度。
从长远来看,此次事件可能促使行业加速内容调整和转型。大部分圈内用户已经意识到“本来就是要低调一点”,这种内容层面的自我约束可能会成为新常态。同时,平台也需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内容策略,减少对单一类型内容的依赖,降低政策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发生在整个网络内容生态持续规范的背景下。从早期的耽改剧受限,到近年来耽美漫画、动画的调整,再到如今的广播剧下架,显示出监管部门对各类耽美内容的一致性管理思路。这种持续的政策压力将促使行业参与者更加注重内容合规性,可能会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