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原创
文|沈婉婷 编辑|朴芳
当一部剧集在央视黄金档收视率节节攀升,却在网络平台热度持续低迷,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正在《灼灼韶华》身上上演。这部由热依扎主演的女性年代传奇剧,正以截然不同的姿态游走在传统电视观众与网络年轻群体之间。
据CVB数据显示,《灼灼韶华》当前集均收视率已超越《生万物》,暂居央视八套2025年收视冠军。但在网络端,该剧热度始终在8200左右徘徊,云合市占率虽居次席,却与榜首《赴山海》存在明显差距。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网话题讨论量稀少,社交媒体声量远低于同期热播剧。
这种割裂现象折射出观众代际差异:电视端主力观众为45岁以上群体,而网络平台主要覆盖18-35岁年轻用户。当制作方试图用短剧化手法吸引传统观众时,却意外失去了对网络核心受众的吸引力。
该剧改编自小说《野心家》,核心看点是热依扎饰演的褚韶华从封建束缚中突围的商战历程。剧中密集呈现了被迫嫁人、丧夫、夺产、丧女等极端情节,配合女主“有仇必报”的强硬人设,形成强烈的戏剧张力。
这种设计精准击中了下沉市场观众的审美偏好:第三集陈二顺因性侵未遂被“一刀封喉”的情节,在短视频平台引发大量“解气”评论。而女主从中药铺伙计到商界女杰的逆袭轨迹,更被观众称为“民国版爽文大女主”。
制作方显然深谙短剧创作法则:前八集完成女主从丧夫到创业的核心转变,期间穿插宅斗、商战、情感线等多重冲突。这种“倍速叙事”在电视端成效显著,中老年观众普遍反馈“看得过瘾”“根本停不下来”。
然而当观众试图深入品味时,剧情的逻辑漏洞便暴露无遗。女主从账本被偷到成为销冠的转变仅用半集,商业决策缺乏专业支撑:仅凭珍珠研发玉容粉、受钢笔启发推出“买一送一”,这些关键情节均未交代技术细节。
更争议的是“伪独立”人设:初恋提供思想启蒙、亡夫资助启动资金、海归商人共享资源,女主的成功始终摆脱不了男性助力。这与原著中完全依靠自身商业头脑崛起的女主形象相去甚远,被网友嘲讽为“需要男人铺路的大女主”。
豆瓣5.8分的评分印证了质量争议,短评区高频出现“为虐而虐”“逻辑跳跃”等批评。当丧女之痛与商业逆袭无缝衔接时,观众难以产生情感共鸣,这种“苦难镀金”的叙事模式更被指“脱离现实”。
《灼灼韶华》的遭遇揭示了国产剧的深层矛盾:制作方试图用短剧思维改造长剧,却陷入了“形式革新,内核守旧”的怪圈。快节奏叙事和强冲突设计确实提升了电视端观感,但牺牲了剧情合理性和人物立体度。
这种创作策略在短视频时代具有合理性——当观众习惯15秒一反转的观看模式时,传统长剧的叙事节奏必然面临挑战。但《灼灼韶华》的案例表明,简单移植短剧手法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内容同质化。
对于女性题材而言,这种失衡尤为致命。当“大女主”沦为依靠男性帮助和极端情节推动的符号,其承载的女性觉醒主题必然大打折扣。正如网友质问:“为什么国产剧女主总要经历丧夫丧女才能成长?”
《灼灼韶华》的收视网播反差,实则是创作理念与观众需求错位的缩影。在短视频重构观看习惯的当下,如何平衡叙事效率与内容深度,或许将是未来剧集创作的关键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