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联大投票现压倒性结果,中国援引公约直指美以,国际局势生变

时间:2025-09-25 20:56:37 来源:沈言论 作者:沈言论

9月19日的联合国大会上,一场看似“走流程”的投票,却意外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投票结果显示,145个国家投下了赞成票,而仅有美国、以色列以及密克罗尼西亚、帕劳、加拿大五个国家表示反对。这微弱的反对声,显然无法阻挡全球多数国家形成的强大趋势。

令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深感震惊的是,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发言时,直接拿出了两本国际公约,将美国长期以来“庇护”以色列的行为公之于众。这一举动,瞬间将原本的外交小摩擦,升级为全球瞩目的重大事件。



事件的起因,还要追溯到三天前的9月15日。当天,以色列突然对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几处目标发动了空袭。多哈,这个长久以来在中东地区扮演着斡旋加沙冲突“中间人”角色的城市,一直是哈马斯与以色列进行停火、人质释放等关键沟通的重要平台。

以色列的此次空袭,无疑是对斡旋方的直接挑衅。阿拉伯国家联盟迅速作出反应,连夜召开会议,50多个伊斯兰国家紧急聚集多哈,集体谴责以色列的行为,并决定采取外交和经济双重手段,迫使以色列妥协。

紧接着,联合国安理会也召开了会议。令人意外的是,安理会竟然全票通过了谴责以色列的声明,就连美国也投下了赞成票。这在以往,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场景。然而,明眼人都清楚,这不过是美国的“缓兵之计”罢了。



果然,当安理会真正讨论那份关于停火与释放人质的草案时,美国直接行使了一票否决权,将眼看就要落地的国际干预计划拦了下来。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看清了美国的真实面目:之前的“赞成”不过是做做样子,真正要解决问题时,它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将以色列护在身后。

随后,又发生了阿巴斯“被拒签”的事件。阿巴斯原本计划亲自飞往纽约,在联大现场发言,控诉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然而,作为联合国东道国的美国,竟然拒绝给他发放签证。这并非美国第一次这样做,但如此明目张胆地拒绝,还是头一回。



要知道,联合国是各国平等对话的平台。美国拒绝给巴勒斯坦总统发放签证,无异于直接将巴勒斯坦排除在了“国际议事桌”之外。无奈之下,联大只好临时调整安排,让阿巴斯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会。

投票那天,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的办公室里盯着电视屏幕,可能心里还想着这不过是个“形式投票”,反正美国会帮他兜底。

然而,当145票赞成的结果出现在屏幕上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全球超过八成的国家都站在了巴勒斯坦这边,而只有他和美国以及几个太平洋岛国表示反对。这哪里是“程序性通过”?分明是全球外交场域给以色列画下了一条“红线”。



更狠的还在后头。中国代表耿爽上台发言时,没有讲那些空话套话,而是直接点名美国,称其长期以来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选择性执法,既不遵守国际法,也不尊重联合国规则。

随后,他拿出了《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联合国总部协定》和《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这三份文件。耿爽指出,这些公约白纸黑字地写着,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在联合国的代表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包括领导人参会的权利。美国拒绝给阿巴斯发放签证,就是撕毁了自己当年签署的规矩。

这话可不是空口白牙。要知道,这些公约是联合国能够运转70多年的“地基”。如果大国想遵守就遵守,不想遵守就不遵守,那联合国跟“过家家”有什么区别?中国不是要“找美国麻烦”,而是用现有的国际规则告诉它,你可以护着盟友,但不能把规则当擦脚布。



内塔尼亚胡原本还想“硬扛”国际压力,但欧洲国家对以色列的不满早已存在。他这么一搞,直接把更多国家推到了对立面。

在外交层面,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等国都在考虑要在联大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不是小事,一旦更多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在国际上的“国家身份”就会更加稳固。以色列一直拒绝的“两国方案”说不定真的要往前推进了。内塔尼亚胡原本想一拖再拖,但现在看来,拖不下去了。



其实,以色列之所以敢如此强硬,一直是因为有美国在后面“兜底”。从情报共享到每年38亿美元的军援,再到安理会上帮着挡议案,美国几乎把以色列护得“密不透风”。

然而,这次的情况却截然不同。美国的立场明显与全球大部分国家相悖。就算它想护着以色列,也架不住大家都反对。中国甩出的两纸公约,其实就是戳破了美国的“霸权幻觉”。规则是大家定的,不是美国的“私产”,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扔,这是不允许的。



其实,这场投票的影响早已超过了投票本身。如今,以色列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国债评级机构穆迪已经下调了以色列的主权信用展望,理由是“国际孤立加剧”。谢克尔汇率这两周跌了3%,进口成本蹭蹭往上涨。

还有,以色列和卡塔尔本来谈得好好的天然气合作,现在因为多哈被炸,直接黄了。东地中海的天然气供应可能受到影响,欧洲的天然气价格说不定又要涨。这不是中东的局部冲突,而是全球资本都在重新算“风险账”。



内塔尼亚胡原本以为“拖”能解决问题,但现在看来,拖只会让情况更糟。国际社会的孤立不是一时的情绪,而是越来越多国家达成的共识。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早就超过了“自卫”的界限,必须停火。

中国的做法不是要“选边站”,而是维护多边规则。在巴以这种情绪化的议题上,用公约和法律说话,比喊口号有用一百倍。



所以,这场联大投票不是偶然,而是以色列这么多年行动攒下总爆发的必然。从2023年冲突爆发到现在,加沙已经死了6万多平民,其中大部分是孩子和老人。国际社会已经忍无可忍。

内塔尼亚胡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他以为美国会一直帮他扛,以为国际社会不会真的联合起来。但事实是,当145个国家同时举起手,当规则被摆到台面上时,以色列的“孤岛效应”只会越来越明显。



这个世界,不是谁拳头大谁说了算,而是规则说了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