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人民币SWIFT份额下滑背后:CIPS崛起与美元霸权挑战

时间:2025-09-17 06:06:06 来源:李博世财经 作者:李博世财经

近期,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系统SWIFT中的份额出现断崖式下跌:从3月的4.13%降至4月的3.5%,5月进一步跌至2.89%,甚至面临被加元超越的风险。这一数据引发市场担忧,部分观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阻。然而,数据背后隐藏的真相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已形成独立生态,全球货币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



自2020年全面推广以来,CIPS系统交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全年处理跨境支付金额达175万亿元人民币,年增速保持40%以上;2025年前五个月交易量同比再增30%。目前,超过70%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已通过CIPS独立完成,彻底摆脱对SWIFT的消息传递依赖。以贸易结算为例,传统模式下中国企业出口需通过SWIFT接收美元付款指令,而今可直接要求外方银行接入CIPS完成人民币支付,流程效率提升60%以上。

这种转变具有战略意义。2022年俄罗斯被踢出SWIFT后,全球128个国家开始重新评估支付系统安全性。中国顺势推出的CIPS系统提供三大核心优势:去中心化架构降低制裁风险、中文界面降低使用门槛、实时清算功能提升资金效率。目前,CIPS已连接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余家金融机构,形成与SWIFT分庭抗礼的支付网络。



华尔街对此反应强烈。高盛集团最新报告指出,人民币绕开SWIFT的结算规模已达每日470亿美元,直接冲击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更令美国担忧的是,CIPS模式正在全球复制:东盟十国与中国共建的数字支付走廊已进入测试阶段,印度推出卢比结算通道,欧元区启动TIPS即时支付系统,沙特等海湾国家通过CIPS完成3000亿元人民币投资基金结算。这种"去SWIFT化"趋势,实质是各国对美元体系风险的本能规避。



美国对华科技制裁意外成为CIPS发展的催化剂。当白宫限制中国金融机构接入SWIFT时,中国仅用18个月就完成CIPS系统全球布局。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承认:"这就像美国亲手拆除了自己的货币护城河。"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银行家发现,CIPS每增长1%,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就下降0.3%,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正在改写国际货币秩序。

国际清算银行(BIS)预测,到2030年将有60%以上的跨境交易绕过SWIFT。上合组织峰会提出的"支付系统联盟化"倡议,以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接入CIPS的计划,都预示着多极化支付格局的到来。当伊朗因SWIFT制裁导致石油出口瘫痪的案例成为教材,全球193个联合国会员国中已有137个启动本币结算研究,这场静默的支付革命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版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