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全球电池材料龙头:天赐材料斩获140亿订单,固态电池与PEEK双突破

时间:2025-09-27 20:41:33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新浪财经

来源:市场资讯(老张投研)

传统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为何始终难以突破?核心症结在于液态电解液与隔膜的局限性。若要实现400Wh/kg的能量密度目标,必须依赖固态电解质搭配硅基负极预锂化技术。固态电解质通过替代液态电解液和传统隔膜,可在相同质量下容纳更多活性材料,从而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氧化物、聚合物与硫化物三分天下

当前锂电池厂商的技术布局中,氧化物、聚合物和硫化物电解质占据主流地位,占比分别为19%、25%和50%。其中,氧化物与聚合物多用于半固态电池,例如国轩高科的G垣准固态电池采用“氧化物+聚合物”复合电解质;而硫化物电解质因能量密度可达900Wh/kg,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全固态电池的首选路线。然而,硫化物电解质的成本高达7万美元/kg,是氧化物的35倍、聚合物的100倍,技术突破难度极大。


天赐材料:全球电池材料龙头的固态电池突围

作为全球电池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天赐材料90%的营收来自锂离子电池材料。公司通过参股核心原材料供应商、覆盖电解质、电解液、正极材料及添加剂等中游环节,形成了“内生外延”的平台化模式。其客户涵盖宁德时代等全球前八大电池厂商,2024年电解液出货量达502.7千吨,六氟磷酸锂出货量63.5千吨,双氟磺酰亚胺锂出货量12.2千吨,市占率均居全球首位。


在固态电解质领域,天赐材料同时布局氧化物和硫化物技术路线,其中硫化物电解质已进入中试阶段,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尽管短期内现金流面临压力——2024年自由现金流净额仅1亿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达6.24%——但公司通过平台化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2025年上半年利润有所回升。


固态电池:增量市场与技术协同的双重机遇

从业务维度看,固态电池的兴起将直接拉动相关材料需求。例如,双氟磺酰亚胺锂盐(LiFSI)因热稳定性高、与硅负极兼容性好,可在固态电池中作为主盐或添加剂使用。行业预测,2024-2030年全球LiFSI市场规模将以42.7%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天赐材料作为全球最早实现LiPF6、LiFSI自供的企业,2024年LiFSI市占率达51.2%,年产4万吨LiFSI项目已通过审批,产能释放在即。


此外,人形机器人和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对电池安全性、轻量化的高要求,进一步推动了固态电池的量产需求。天赐材料的PEEK、PI轻量化材料已获得100公斤订单,可与固态电池形成技术协同,开拓新应用场景。


全球化布局:港股上市与上游资源投资

尽管锂电行业具有周期性特征——2024年天赐材料营收同比下滑18.74%,净利润同比下滑74.4%——但公司通过平台化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有所回升。为抵御行业周期,天赐材料递交了港股上市申请,计划将80%的募集资金用于摩洛哥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及全球上游资源投资,10%用于研发,重点聚焦电解液、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等领域。


目前,天赐材料海外营收占比不足5%,而竞争对手新宙邦的海外业务占比已超20%,毛利率达40%以上。港股上市将提升天赐材料的出海能力,使其更贴近全球主流电池厂和整车客户。同时,公司计划进行全球上游资源投资,以应对锂、镍、钴等关键原材料的全球化分布挑战。

140亿订单落地:全球化战略再进一步

尽管面临海外扩张和现金流压力,天赐材料的平台化优势和客户基础依然稳固。9月23日,公司与瑞浦兰钧签订了为期五年(至2030年)的电解液供应合同,总量不少于80万吨。按当前动力磷酸铁锂电解液1.8万元/吨的价格计算,这笔订单价值达144亿元。


天赐材料左手握固态电池技术,右手拓全球市场,正以“技术+全产业链”的双轮驱动,在锂电池行业的变革中抢占先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