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安忆原著《繁花》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充满上海腔调的“不响”——文字构建的留白与余韵,赋予作品独特的呼吸感。然而当电视剧《繁花》爆红后,“古二”(化名)引发的编剧署名权争议,却让这部作品不得不打破沉默。这场涉及疑似“捂嘴”行为与私人录音曝光的纠纷,将影视行业长期存在的灰色地带推向公众视野。
尽管影视制作已形成工业化流程,但行业内部仍保留着显著的前现代特征。以“角儿”为中心的依附体系,构成了游离于现代企业制度之外的权力网络。这种传统模式在当代遭遇挑战,却因行业特殊性得以延续。典型案例包括德云社的改制风波:郭德纲坚持“角儿”应拿收入大头,直接导致李菁、何云伟等骨干出走。改制后通过制度设计平衡传统与现代,但师徒关系仍渗透于日常管理,形成独特的“半传统半现代”治理模式。
直播行业的董宇辉现象提供了另一维度的观察视角。新东方转型直播过程中,头部主播董宇辉的崛起与东方甄选的矛盾,本质上是传统“角儿”制度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碰撞。这与影视行业依赖明星个人影响力的特征不谋而合——无论是演员还是导演,《繁花》的成功首先归功于王家卫的作者风格与行业号召力,其次才是演员的粉丝基础与作品质量形成的传播闭环。
编剧群体在影视产业链中始终处于边缘位置。相较于导演与明星演员,金牌编剧的号召力明显弱势。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导致编剧需要打造个人品牌以争取话语权。但集体创作趋势下,剧本开发的脑暴会、故事线设计等环节,使得具体贡献度与署名权愈发模糊。这种工业化生产中的“创意共有”特性,既考验人性判断,也暴露出行业“赢家通吃”的残酷现实。
“古二”的维权困境正是这种行业特性的缩影。难以量化的创作贡献、模糊的行业惯例,使其在争取权益时面临双重阻力。我们对其抱有谨慎同情:同情源于行业结构性矛盾难以破解,谨慎则因事实真相尚未明朗——其作为王家卫助理的实际工作内容、薪酬标准、剧本讨论的具体贡献等关键信息仍存疑。
但曝光私人录音的行为必须受到谴责。饭局谈话属于典型私人空间,只要不涉及公共安全威胁,就不应被公之于众。此次录音中涉及对行业同行的评价,大多属于私下吐槽范畴。换位思考,谁没有在非正式场合议论过领导同事?这些“桌下言论”若被断章取义传播,可能对当事人造成毁灭性打击。
这场争议暴露出三重矛盾:弱势群体的维权困境、行业规则的模糊地带、公私边界的越界行为。我们同情身患渐冻症(据其自述)的“古二”因地位悬殊失去话语权,无奈于编剧行业日益分化的生存现状,但必须谴责其借助舆论泄愤的越界行为。这提醒我们:解决行业问题需从具体个案出发,理解其背后的权力结构与生产方式,而非简单划分是非对错。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保持谨慎观察或许意味着失去关注度,但这正是理性探讨行业问题的起点。当“古二”们仍在为署名权挣扎时,我们更需要看清:这场争议不仅是个人维权,更是整个影视行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阵痛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