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陈芋汐被央媒点名背后:真实处境与全红婵的竞技故事

时间:2025-09-27 21:14:12 来源:科学发掘 作者:科学发掘

2025年7月,在世界游泳锦标赛的璀璨舞台上,记分牌定格在了430.5分,这一分数不仅见证了冠军的诞生,更将陈芋汐的名字镌刻在了荣誉之巅。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在泳池中展现出了近乎完美的表现,陈芋汐在网络上却遭遇了不小的非议。金牌挂在脖子上,但外界的声音并未因此平息,这便是她当前所面临的真实处境。

与自己身体的硬碰硬

陈芋汐的体育之路,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平凡。她出生于体育世家,爷爷是体操界的老前辈,父母则都是体操教练。这样的家庭背景,让她从小就浸润在体育的氛围中。



2008年,年仅三岁的她便在父母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体操,展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天赋和速度。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将走上体操这条道路时,命运却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

2011年,6岁的陈芋汐被前跳水运动员、现教练史美琴看中,从此踏上了跳水的征程。从体操到跳水,这一转变并不轻松。她天生怕水,训练时常常哭泣,甚至摔进水里被砸得疼痛难忍。



但她从未放弃过,每天一次次地跳下去,一次次地咬牙坚持。最终,她从一个普通的跳水运动员成长为了国家队的一员。



然而,真正的难关还在后面。东京奥运会因疫情推迟一年,这一年对陈芋汐来说尤为关键。因为跳水运动员最怕的就是“发育关”,身高体重的变化会让动作变得不再标准。而她,正是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面对这一挑战,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加大了训练量,每天练到极限,还严格控制体重。这样的要求几乎是将自己逼到了绝境,但她却硬是熬了过来。



她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彻底的自律和狠劲。正是这样的精神,让她能够继续站在世界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

与顶尖对手的正面交锋

在2022年以前,陈芋汐和全红婵并非搭档,而是各自领域的王者。她们之间的对决,总是那么激烈而精彩。



直到2022年之后,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世锦赛和亚运会资格赛因疫情推迟。为此,国家跳水队决定组织一次新的队内测验。在女子双人十米台上,陈芋汐和全红婵首次搭档便以超过十分达标线的成绩获得了队内的第一名。

自此,一个全新的组合诞生了。2022年6月30日的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比赛中,她们以总分368.40分夺得了金牌,震惊了世界。

从此,陈芋汐和全红婵的名字总是被放在一起。然而,在很多时候,明明是两位为国争光的冠军运动员,却总是被不好的声音包围。



尤其是在东京奥运会上,全红婵因疫情推迟而意外获得了参赛资格,并直接用一个近乎完美的表现震惊了世界。而陈芋汐,在那场比赛里只能拿到一枚银牌。

从那以后,外界开始给陈芋汐贴上了“老二”的标签。无论是世界杯还是世锦赛,只要两个人同场竞技,冠军多数都属于全红婵。



这个称号听上去挺难受,像是一块石头一直压在她心头。但陈芋汐没有被击垮,她明白如果没有全红婵这样的强劲对手,她可能也无法咬牙坚持过发育期身体变化带来的低谷。

对陈芋汐来说,这不是单纯的输赢问题,而是一种推动力。她没把全红婵当敌人,而是当成一个让自己更强的标杆。



她知道,自己需要这样的对手才能不断提高。全红婵后来也在采访里说过一句很暖心的话:“她很辛苦,她很棒。”这句话已经说明,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外界想象的你死我活,而是一种互相成就。

这种互相较劲但又互相支持的关系,让她们都成长得更快。今年的跳水世界杯和世锦赛上,陈芋汐连续夺冠,用成绩证明了自己。



泳池外的舆论风暴

其实,陈芋汐遭遇网络攻击并非一次两次,而是长期存在。在跳水池里,她能靠训练把动作做到最好;可面对网上的攻击,她却没有任何办法。



解释也没用,越解释可能越被曲解。最后,她干脆选择沉默,不解释、不反击,将所有时间都放在训练里,用成绩来说话。

9月25日,第15届全运会上海代表团召开大会,陈芋汐代表运动员发言时首次公开承认受到饭圈影响和长期的网暴。



为此,央媒也站出来力挺。中国新闻网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点名,说陈芋汐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澄清了那些谣言,并肯定了她的付出。

这一步很关键,因为当主流声音出来后,舆论才慢慢回到正轨。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她作为运动员的真实一面,而不是网络传言。



这对她本人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支持。虽然外界几句话不能决定她的未来,但被权威媒体认可至少让她不再孤立无援。

她也更有底气告诉自己:她不只是赛场上的金牌选手,她也有权利用自己的努力去定义属于她的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