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俄乌战场或将迎来重大转折,乌军即将发起大规模反攻。回顾六七月份对俄乌三大战役的解读,结果正如预期,俄军在这三场战役中均未能取得胜利。其中,北顿涅斯克战场局势相对稳定,双方最有可能在此形成拉锯战。目前,俄军在北顿涅斯克暂时占据优势,但乌军很快将发起反攻,有望抹平俄军的优势。
对于苏梅-库尔斯克战场,此前预测乌军将取得胜利,区别在于胜利的规模。当时认为,乌军小胜容易,但要想歼灭俄军主力则难度极大,因为这需要乌军集中大兵团作战,并冒着南线被突破的风险,无疑是一场豪赌。然而,乌军并未消极等待,也未选择豪赌大胜,而是在苏梅-库尔斯克主动出击,不仅成功夺回苏梅所有失地,还再次打入库尔斯克,对俄军形成分割包围之势,算是一场中等规模的胜利。
红军城战役无疑是俄乌战场上的胜负手,其激烈程度堪称之最。结果正如预期,只要乌军准备充分,俄军就注定难以取得突破。如今,俄军的夏季攻势已基本宣告失败,但乌军也无需急于庆祝,因为这正是乌军反攻的绝佳时机。
首先,俄军当前的防御存在诸多漏洞。由于俄军并不承认失败,在红军城和北顿涅斯克的局部战场,俄军依然对乌军保持攻势,未及时转入防御状态,导致防线漏洞百出。若乌军此时发起反攻,必将打俄军一个措手不及。
其次,俄军的预算和武器装备已陷入枯竭。乌军多次摧毁俄军炼油厂,导致俄军国库亏空,再加上武器装备短缺,此时发起反攻,俄军后继无力,必然难以招架。乌军若采用声东击西之策,还能让俄军疲于奔命。
再者,俄军高层已出现内讧,指挥混乱在所难免。最近,绍伊古被普大帝明升暗降,普大帝公开斥责绍伊古作战不力,表明双方矛盾已公开化。普大帝此举不仅为了架空绍伊古,还为了对俄军进行大改革。原因很简单,俄军的旧体系已无法适应当前战场形势。俄乌战争打了三年,结果已非常明确,若继续采用这套打法,继续采用绍伊古这套班底,根本没有获胜的可能。今年的夏季攻势,就是普大帝给绍伊古的最后机会。如今夏季攻势已基本结束,俄军动用上百万兵力,连续打了三个多月,却连一个小小的红军城都打不下来。普大帝已失去最后的耐心,对绍伊古以及现有的作战体系已彻底失望。
可以断定,普大帝已下定决心,准备对俄军进行全面改革,即现有的将领和作战体系需要进行全面更换。下半年,俄军在军改方面肯定会有大动作。
俄军改革能否成功暂且不论,今天的话题是乌军如何发起大反攻。打过仗的朋友都知道,前线部队换防时最为脆弱,此时进攻往往事半功倍。如今俄军高层面临大洗牌,领导班子要换防,正是乌军进攻的大好时机。因为现在的俄军高层最关心的不是前线如何打仗,而是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撸下来,会不会被关进小黑屋,自然无心恋战,战线必然会漏洞百出。且出了漏洞之后,还没有人进行修补,这正是乌军扩大战果的好机会。
那么,乌军该选用什么方案进行反攻呢?根据现在的战场态势,大反攻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库尔斯克发动进攻,采用分进合击之术,争取围歼俄军大兵团。若吃不下俄军主力,也可以积小胜为大胜,对俄军小股部队各个击破。
第二阶段就比较灵活了,A方案是常规打法,在南线和东线就地反攻。因为现在的俄军主力集中在红军城和北顿涅斯克,但俄军已是强弩之末,刚好趁俄军疲惫之际,夺回夏季丢失的阵地,顺便还能拖住俄军主力。B方案是非常规打法,突袭俄军的软肋。俄军整体上虽然漏洞百出,但没有较大的漏洞,因此不容易取得重大战果。不过,若找准俄军的软肋,就能进行大规模突破。这个软肋就是别尔哥罗德。南线俄军重兵云集,打起来费时又费力,很难打出重大战果。库尔斯克的俄军虽然好打,但短期内没有决战的机会。北线的布良斯克地形复杂,且最早进入冬季。所以,乌军的最佳突破点就是东线的别尔哥罗德。
在别尔哥罗德发动突袭,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此地多为平原,且无险可守,有利于展开大规模反攻。二是此地俄军防御薄弱,能够进行大纵深突破。三是此地位置非常关键,向北可以威胁库尔斯克侧翼,向南可以化解北顿涅斯克危机。一旦在别尔哥罗德打开突破口,乌军就能化被动为主动,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至于反攻的第三个阶段,那就得看事态如何发展了。一看前两个阶段的战果,二看俄军如何进行改革。反正不管怎么选,即便是打明牌,俄军都防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