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的社会民生统计报告,其中一项重要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在短短三年内实现了显著提升。
报告明确指出,从2020年到2023年,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养老金由原先的2900元左右稳步增长至3162元,三年间累计提高了262元。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体现了国家对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的持续关注与提升。
除了养老金的增长,报告还披露了其他与养老、医疗保障相关的关键数据。截至2024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已经达到了10.7亿人,显示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广泛覆盖。同时,全国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也达到了3242万人,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更是高达36422亿元,与2020年末相比,分别增长了19.3%和61.9%。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我国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正在逐步构建并日益完善。
在医疗保障方面,报告同样给出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截至2024年末,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已经达到了13.3亿人,参保覆盖面自2018年起就持续稳定在95%左右。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从2020年的27.7%下降到了2023年的27.3%,这意味着个人在看病就医方面的负担正在不断减轻,医疗保障的实效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报告还关注了我国城市和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情况。截至2024年末,我国城市、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625万人和3361.5万人。同时,城市和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也分别提高到了每人每月798.1元和593.9元,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7.8%和19.5%。这些数据的增长,无疑为我国的低收入群体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