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原创
文|方正 编辑|朴芳
在AI技术席卷综艺行业的当下,我们正见证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内容变革。当招商会片单中充斥着AI生成的概念海报,当'PPT综艺'进化为'AI概念型综艺',原创内容的生存空间正被持续挤压。这种背景下,2025爱奇艺秋季悦享会发布的综艺片单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展现了平台对原创的坚持,更折射出整个行业在创新与落地间的艰难平衡。
综艺行业长期存在的'模式依赖症'正在加剧。从海外引进成熟模式到本土化改造,从单一成功案例的季播化开发到同质化项目的扎堆涌现,这种'预制菜'生产模式虽能保障基础收视,却让内容创新陷入停滞。当#黄子韬王鹤棣刘耀文生抽男团#等话题冲上热搜,我们既看到爱奇艺延续年轻化基因的努力,也察觉到行业对真正原创内容的渴求。
衡量'非预制菜'综艺有三个核心标准:是否精准捕捉观众情绪需求、是否具备突破性原创设计、能否引发集体共鸣。早年《奇葩说》的辩论创新、《中国有嘻哈》的亚文化破圈,正是这种标准的完美诠释。而今季悦享会片单中,哪些项目能延续这种创新基因?
1. 高能量熟人局:解压经济的新解法
《宇宙闪烁请注意》的'精神原乡地陪'模式直击都市人群解压需求。黄晓明、王鹤棣等顶流阵容保障基础流量,但真正创新在于每期深入艺人故乡的深度体验设计。这种'半熟关系+深度沉浸'的设定,与当下年轻人'发疯文学'的精神状态形成奇妙共振。
2. 喜剧群像革命:房车上的脱口秀实验
《笑车请注意》将单口喜剧与房车旅行结合,创造'移动式喜剧实验室'。这种'即兴创作+真实反应'的录制模式,既保留脱口秀的锐度,又通过群像互动增强情感粘性。其原创性在于打破传统棚内录制框架,让喜剧创作回归生活场景。
3. 短剧101系:造星工业的垂直颠覆
《谁是我的男主角》提出的'十秒定生死'筛选机制堪称激进。100位短剧男演员通过'国民大女主选CP'模式竞争,将短剧生产链与真人秀造星结合。这种'工业流程可视化'的设计虽面临执行难度,但若成功将重塑演员培养体系。
4. 团播综艺化:24小时直播的叙事革命
《野蛮生长》的'实时数据即赛果'模式彻底颠覆传统制作逻辑。将直播带货的即时反馈机制融入长综艺,创造'未剪辑的真实'。这种'场景即内容'的实验,可能开启综艺制作的新纪元。
创新项目的生存面临三重考验:品牌买单意愿、内容可持续性、监管合规性。以《谁是我的男主角》为例,其'短剧男团'概念虽新颖,但100位演员的选拔机制可能触及行业规范边界。这种'概念先行'的项目,如何说服广告主投入真金白银?
相比之下,'综二代'项目的推进显得更为稳健。《一路繁花2》《姐姐当家2》等续作证明,经过市场验证的创意模式更能获得商业认可。这揭示出一个残酷现实:在招商依赖模式下,创新需要兼顾'叫好'与'叫座'的双重目标。
爱奇艺此次片单暴露出整个行业的集体困境:当短视频持续侵蚀用户时间,长综艺必须找到不可替代的内容价值。'长+短'融合策略虽是大势,但如何平衡创新风险与商业回报仍是核心命题。
或许真正的突破口不在于追逐新兴文化形态,而在于深挖长视频的独特优势。当《我在丽江盖房子》通过艺人盖房旅居展现慢生活魅力,当《哥哥有福气》用跨代际互动传递治愈力量,这些项目证明:回归内容本质,创造情感共鸣,才是长综艺的立身之本。
在这场创新与落地的博弈中,没有绝对正确的路径。但可以确定的是:当行业还能持续产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当平台仍愿意为未经验证的模式投入资源,长综艺就依然拥有无限可能。毕竟,在内容为王的时代,真正的'非预制菜'永远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