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机器人传感器行业核心观点(附传感器概念股)

时间:2025-10-01 15:24:59 来源:娱乐督察中 作者:娱乐督察中

1、传感器价值量与竞争格局

传感器总价值量: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单体总价值量以特斯拉为标准约24000元。其中,视觉占30%(7200元)、六维力占25%(6000元)、触觉占16%(4000元),这三个是价值量与壁垒均较高的环节;姿态传感器用量逐渐增加,价值量约1500元。

行业竞争格局: 传感器行业各环节参与公司少,每个环节约四五家,实际活跃仅两三家,竞争格局好。该格局源于行业高壁垒,涉及软件算法、设计等,各公司壁垒独特,技术突破难。

2、传感器行业发展阶段与瓶颈

历史发展阶段复盘: 从历史发展阶段看,2022年人形机器人相关硬件领域中,谐波减速器表现突出,如绿的谐波涨幅达3倍。2023年,随着特斯拉对第三代、第二代机器人的预热(2023年5月至12月正式发布第二代产品),硬件环节中控制器、丝杠、传感器、轴承、电机等细分领域表现较好。不过,传感器此前在板块中涨势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早期未向特斯拉送样(因产品打磨不足),二是传感器并非当时的产业瓶颈环节。

当前阶段与瓶颈: 人形机器人发展可分为L1至L5阶段,L1为固定动作与轨道跟踪(重点是运动控制,目标是让机器人动起来),目前已基本实现简单动作;L2为单一移动或操作(单一场景泛化实现,但无法进行多动作泛化),当前行业正处于L2阶段。从发展阶段跃迁来看,下一步需从‘动起来’向‘用起来’(L2 - L3阶段)跨越,即机器人需用于工作场景。工作场景中,机器人需具备交互能力,如行走避障需视觉传感器,拿取物品需触觉、力觉传感器等,这些均需通过传感器采集外界信息。因此,传感器已成为当前产业的瓶颈环节和必需要素。

3、传感器板块行情与趋势展望

特斯拉周期下的行情规律: 复盘2023年特斯拉第二代产品发布前后的行情,可分为两个阶段:发布前(2023年5月 - 11月),确定性高、价值量高的环节领涨,典型环节有TR1、灵巧手、关节总成,代表公司为三花和鸣志电器;发布后(2023年12月13日正式发布后),新技术方向领涨,涉及触觉传感器、丝杠、PEEK材料等,代表公司为汉威科技、北特科技、中研股份。推演2025年第三代产品周期的行情节奏,2025年7月起进入预热期,预计11 - 12月正式发布,发布前T2 ONE等确定性强、价值量高的环节或持续领涨。

传感器板块催化因素: 传感器板块进展良好,相关公司产品性能打磨完善且成本优势显著,多家公司已启动送样计划并积极与特斯拉接触。第三代产品软件(模型)及传感器环节将有较大变化,但因相关产业链不在中国,市场对此预期不足,未来或成超预期方向。此外,第三代产品的发布将作为催化剂带来新方向变化,是推荐传感器板块的重要理由。

4、重点传感器类型与公司分析

视觉传感器分析: 人形机器人通常配置3个视觉摄像头(分布于头顶、胸口、背后等位置)及1个激光雷达,共同构成视听系统,用于路径规划与周围环境识别。主流方案采用3D+激光雷达技术路线,当前市场格局以英特尔为主(占比超95%),国产替代方面,奥普中光于2024年8月推出直接对标英特尔的产品,逐步提升渗透率。视觉传感器在传感器中价值量最高,占比达30%,单体价值量约7200元,兼具高价值量与强壁垒。受益于AI智能体放量趋势(算法提升推动数据可分析及路径规划能力实现),视觉传感器成为机器人必需组件,奥普中光2024年一季度至三季度业绩呈现快速环比提升状态,2024年利润迎来业绩拐点。

触觉传感器分析: 触觉传感器技术路线存在成本差异:电阻式单只手价格1000 - 2000元,电容式单只手3000 - 4000元,电磁式单只手近万元,各路线各有优缺点(电阻式已量产、电容式用量较多)。当前,威科技、福莱新材等公司已与国际龙头积极接触,产品打磨、验证及客户合作稳步推进。从用量趋势看,触觉传感器覆盖面积持续扩大,初期仅拇指与食指双指尖使用,后续扩展至五指、手掌,未来可能延伸到手背、胳膊、脸部等部位,量增趋势显著。

六维力传感器分析: 六维力传感器方面,安培龙近期正与特斯拉进行送样。该类传感器从航天、医疗领域发展而来,当前处于快速降本阶段,需重点关注企业的降本途径(如贴片设备、标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及规模化生产能力。推荐标的包括柯力传感、安培龙、凌云股份、东华测试,各公司在技术层面各有特点。

5、行业风险与建议

行业投资建议与催化因素: 从行业催化因素看,特斯拉近两周密集召开量产相关会议,重点讨论2026年的量产规模及三季度的变化情况,这将形成重要的交易窗口。基于此,建议重视人形机器人板块及传感器板块。若需了解传感器板块具体公司的拆解信息及整个板块的更新情况,可随时联系获取进一步内容。此外,欢迎关注相关团队的具体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