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晚,台湾高雄市永安区的兴达火力发电厂燃气新2号机组突发剧烈爆炸,现场浓烟翻滚、火光冲天,方圆一公里内的居民均感受到强烈震动。事故画面迅速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引发岛内舆论高度关注,媒体连日追踪报道,民众对事故原因议论纷纷。
然而,在官方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之际,台媒《镜周刊》于9月10日抛出惊人爆料,声称此次火灾系因大陆厂商提供的“劣质零件”所致,指控某些厂商通过篡改产地标签,将大陆生产的低质量法兰垫片伪装成原厂配件,高价销售给台湾电力公司。这一说法瞬间点燃舆论,台媒再次将矛头指向大陆,试图转移公众视线。
面对无端指责,台湾电力公司于9月16日发布正式声明,明确指出涉事关键部件均由通用电气公司直接供应,供应商分别来自澳大利亚、韩国和新加坡,全程未涉及任何大陆厂商。台电的澄清直接推翻了台媒的指控,所谓“大陆劣质零件”的谣言不攻自破。
台媒为何急于将责任甩锅大陆?背后是否存在政治操弄,试图掩盖真正的责任方?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岛内部分媒体的政治倾向,更引发了对西方技术与设备盲目信任的深刻反思。
爆炸发生于当晚8时用电高峰期,新投产的天然气机组在试运行阶段突发故障。高雄市消防局紧急调派12个消防分队赶赴现场,经过数小时奋战才控制住火势。初步调查显示,事故起因于法兰垫片松脱导致天然气泄漏,但具体原因仍待进一步查证。
就在调查期间,《镜周刊》的爆料再次引发舆论风暴。部分网友质疑报道的真实性,指出台媒惯用“大陆因素”转移矛盾,甚至调侃“甩锅大陆”已成为老套路。更有网友指出,此次爆炸更可能是安装工艺或施工质量问题,而非配件本身的质量缺陷。
台电的澄清迅速平息了争议。声明明确表示,兴达新燃气机组的所有关键管道、法兰和垫片均由通用电气公司提供,供应商来自澳洲、韩国和新加坡,无大陆企业参与。这一事实让许多原本激动的网友冷静下来,开始反思:为何每次事故都要归咎于大陆?是否存在利用“大陆威胁”掩盖自身问题的惯性?
事实上,法兰类零件若通过正规渠道采购且长期使用,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故障。此次爆炸发生在新设备首次试运转阶段,问题更可能出在安装工艺、密封检查或施工质量上。真正需要追查的,是承包施工方的责任和验收标准是否到位,而非一味甩锅大陆。
台电的迅速回应,也揭露了岛内部分媒体的一贯套路:每逢负面事件,便试图将责任引向大陆,制造恐慌情绪,转移公众对自身问题的关注。这种操作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使民众难以了解事实真相。
更值得关注的是,涉事部件来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这家被岛内视为“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西方企业,其设备却在此次事故中暴露出严重问题。这不禁让人质疑:岛内对西方技术的盲目信任是否该重新审视?
长期以来,台湾在能源政策上存在明显混乱。从燃煤发电转向天然气发电,表面上看似环保,实则缺乏科学配套。天然气发电对设备和管道的安全要求极高,但岛内相关管理制度却未能同步提升,导致事故频发。民进党当局在能源改革上的混乱操作,早已引发岛内不满。一边高喊环保口号,一边盲目推进天然气项目,不仅未缓解供电风险,反而使电厂事故屡见不鲜。
面对这些问题,民进党当局和部分媒体的第一反应不是反思,而是甩锅。他们深知,一旦问题暴露,民众会追责政府,因此试图通过制造舆论热点,将矛头引向大陆,以此洗白自身。这种“政治甩锅术”在岛内屡见不鲜,但此次因台电的及时澄清而失效。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台媒原本试图通过爆料打击大陆,却意外暴露了西方企业存在的质量问题。涉事部件并非大陆制造,而是来自西方大厂,结果却酿成事故。这一事实戳破了岛内对西方技术的盲目幻想,也揭示了“倚美抗中”政策的荒谬性。
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在能源、军事、技术等领域一味依赖西方,不仅导致财政吃紧,更使普通民众生活未获改善。例如,对美军购的数千亿新台币开销,已使台湾财政陷入困境。而美国对台湾的态度,始终以“利用价值”为优先。美国《外交事务》杂志曾直言,台湾的重要性被过度高估,美方需为“台湾可能沦陷”做准备。这些赤裸裸的表述,让岛内冷静的人看得清清楚楚。
依赖西方越深,被动局面越严重。兴达电厂爆炸事件的真相已逐渐清晰,真正的问题在于岛内的设备安装、工程监管和能源政策混乱,而非所谓的“大陆零件”。甩锅大陆只是一种政治操弄,掩盖不了实质问题。
此次爆炸既是一次警钟,也是一面“照妖镜”。它揭露了岛内某些势力的操弄伎俩,也让人明白:盲目信赖西方、仇视大陆,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台湾陷入更深的困境。
兴达电厂爆炸事件本可通过技术调查解决,却被部分台媒渲染为政治事件。好在台电的澄清迅速,让真相得以浮出水面。
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岛内对西方的盲目信任、对大陆的敌意操弄,以及能源政策背后的混乱逻辑。两岸关系应以民众福祉为出发点,而非被政治势力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