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女大学生名字“太甜”引误会,家长取名创意背后的教育思考

时间:2025-10-01 22:39:35 来源:爱论历史 作者:爱论历史

开学第一天,当老师拿着花名册开始点名时,一个特别的名字引起了全班的注意。

“屈啦啦?”

话音刚落,全班便哄笑起来。

女孩的脸瞬间红了,她赶紧举手解释:“老师,这是我真名,身份证上就是这样写的。”

老师愣了好几秒,显然以为有学生拿网名来糊弄事儿,差点直接把人踢出课堂,那可就真得挂科了。

在网课时代,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老师需要防着学生用假名混课堂,而学生也怕被误会当成捣乱分子。

01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见过不少奇葩名字。比如“包爽”,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想笑。还有个男生叫“但是”,学新闻专业的,每次自我介绍时,同学们都忍不住起哄,简直自带热搜体质。

讲真,家长在起名字的时候,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有些家长曾对我说:“张老师,我就是想让孩子特别一点,这样老师能记住他。”

好家伙,目的确实是达到了,但这压力全让孩子扛着了啊。

屈啦啦这样的名字,确实一眼就能记住,但带来的麻烦也是实打实的。

网课点名时,老师看到这名字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网名吗?”要不是她及时拿出身份证证明,估计连课都上不了。

我想说,这样的误会其实挺伤人的。孩子本来就紧张,还得为自己的名字解释半天。

02

更麻烦的是什么呢?

这种“甜腻”的名字,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反而容易被老师拿来反讽。



“你看看,家长给你起了这么可爱的名字,结果你成绩这样?”

唉,真是...

我见过好几个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因为名字被同学起外号,到了大学还是逃不掉。有些女孩子性格本来就内向,被这么一搞,更不爱说话了。

反正吧,家长觉得自己很聪明,孩子却苦不堪言。

而且现在网课这么普及,实名制越来越严格。老师一看到不正经的名字,第一反应就是踢出去。这哪里是帮孩子,分明是给孩子挖坑啊。

有些家长还沾沾自喜:“老师肯定记住我家孩子了,逃课都逃不了。”

我就想问,记住是记住了,但这是好的记住吗?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名字特别确实容易被关注,但关注不等于认可。

真正让老师记住学生的,还是能力和品格。作业写得好,课堂表现积极,这才是正道啊。

03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首先,学校和老师得有个明确的流程。遇到看起来像网名的真实姓名,先核实再判断,别一棒子打死。

其次,家长们也得清醒点。起名字的时候多想想孩子将来的感受,别光图自己的创意。

孩子在课堂上被记住,最重要的应该是靠实力,不是靠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名字。

屈啦啦用身份证为自己正名,也算是给所有特殊姓名的孩子争了口气。但说到底,这事儿不应该发生。

与其把记忆点押在名字上,不如让孩子在学习上发光发热。那样的关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关注。

名字是父母给的第一份礼物,希望这份礼物能帮孩子开门,而不是在门口绊一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