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开着豪车、佩戴粗大金链回乡,无疑是一种时髦的象征,能赢得众人高看一眼。更有甚者,明明拥有手机可随时查看时间,却偏要戴上价值数万的手表,并故意显露以引人注目。然而,这几年风向突变,人们开始对此类行为嗤之以鼻,认为这是爱显摆的表现,言语间夹杂着鄙视。
如今,即便你驾驶着几十万的车回到农村,也鲜有人会围过来夹道欢迎。这背后的原因何在?答案很简单:大多数人手里真的没钱了,装不下去了。
01 豪车背后的经济压力
今年三月,湖北十堰一条高速服务区发生的新闻引发了热议:一辆保时捷车主让工作人员宋大姐加油五百多元后,假装忙碌,随后扬长而去,未支付油费。虽然最终司机补上了油钱并受到了惩罚,但这一事件却折射出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有资深汽车达人指出,别看保时捷名头响亮,如果是二手的、多年以前的款式,可能也就值几万块。那么,为何车主要买这样的车来假装有钱人呢?答案很可能是“打肿脸充胖子”。
开着豪车,但每天入不敷出的人并不在少数。前几年,一些人工作稳定、收入不错,贷款买车买房不在话下。然而,社会变化迅速,一两年间,一些人失业、工资锐减,导致贷款还不上,成为沉重的负担。
网上不时曝出:谁的房子沦为了法拍房;谁的车开不动了;贷款买的车,卖掉都很难。俗话说:“不见棺材不落泪。”当一个人或身边的人经历这样的困境后,就会醒悟过来,意识到装阔绰是白白消耗金钱,愚蠢至极。
在经济下行的时代,家庭收入见底后很难再弹起来。当一大批人开始捂住钱袋时,还有人“装有钱”,就只会沦为笑柄。靠伪装而来的阔绰,终究会打回原形。
无数的例子说明,打扮光鲜亮丽、开贵车的人,不一定是有钱人,可能是负债累累的人。我们称他们为“负翁”。生活费用触底、贷款还不上的那一天,就是无法再装下去的那一天。
02 反向攀比与低调生活
近年来,反向攀比的人越来越多。什么是反向攀比呢?比如去买青菜时,货比三家后发现一家便宜又新鲜,就果断买下来。即使这家店没有名气,大家也觉得自己“赚了”。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东西,这就是新的消费规则。
很多人开始找平替货,而不是盲目追求品牌。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大量的广告费而买单。还有人开始比一年到头能存多少钱、省钱小妙招有多少。存款多了就算赢,有贷款或吃光用光就输了。
低调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看起来没什么钱、打扮朴素的人,反而能拿出更多的存款。比如农村生活一辈子的老人,只要有果园或地方有产业,存款二三十万是常有的事。相比之下,他们的子女外出打工年收入十几万,反而没有存款。
一些骑着简陋自行车的中年人,也许是几套房子的主人,靠房租就能过上好日子。人就怕自己调子起高了后来唱不上去闹笑话。还是默默无闻好,万一以后收入少了、地位降低了也不尴尬。
聚会时声音最大、带着奢侈品的人往往没什么实力。有实力的人就像扫地僧一样低调。
哭穷的人也越来越多。比如我的一个老表在长沙买了房子并混入一家大企业做技术管理。他过年时开新车回来大家都说发财了。他却说都是借钱买车发什么财。要不是老车过不了年检他都不换车。
他使劲说自己穷有两个目的:一是怕有人借钱;二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人神秘一点好别被人看透。
世道变了,我们青睐的是谁更会默默无闻过日子、未雨绸缪。
03 几口之家关起门来过日子
在收入不多的时代,我们做什么都不要展示给外人看。真正的福气就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你有千万财产也不愿意送给亲戚;亲戚朋友有几百万存款也许你都看不到更享受不到;亲戚的豪车顶多送你去一个地方不会给你开着走;亲戚的房子允许你进来看看不会让你住下来。
每个人都在做一件事——冷暖自知。夫妻一起有商有量去打工、去开小店、去摆摊然后算计着如何开销、如何存钱。有钱了偷着乐没钱就咬咬牙熬过三五年情况会好起来的。
通透的人知道花钱伪装自己还没有捡一个塑料瓶那么快乐。外人可以笑“我”守财奴但不妨碍“我”幸福。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