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在台上对联合国事务发表了长达57分钟的批评言论,但随即就有国家代表直接反击,不仅指责美国违反国际法,更将联合国总部搬离纽约的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令人意外的是,大会刚落幕,中国上海便接连迎来两个联合国新机构的落户,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国际博弈?
联合国总部自成立以来便一直设在美国纽约,这本是顺理成章之事,毕竟美国曾是世界的头号强国。然而,近期的一系列事件却让“联合国总部该搬家了”的呼声日益高涨。
这场风波的起因要追溯到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在联大会议结束后不久,美国国务院便在9月26日深夜突然宣布吊销佩特罗的签证,给出的理由是其“言论鲁莽且有煽动性”。然而,明眼人都知道,这实则是对佩特罗此前批评美国行为的报复。
那么,佩特罗究竟是如何惹到特朗普的呢?原来,在联大发言时,佩特罗毫不留情地批评了美国和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他更是直接指责美国是以色列在加沙“种族灭绝”的同谋,并要求将特朗普拉去刑事审判,追责美军在加勒比海炸贩毒船误杀无辜的事件。
更令人震惊的是,发言结束三天后,佩特罗还亲自参加了纽约街头的巴勒斯坦声援游行,并拿着扩音器呼吁“美国士兵应该违抗命令,不要将枪口对准平民”。他甚至提议组建一支“比美军还庞大的军队解放巴勒斯坦”。
佩特罗的这些言论无疑触碰到了美国的红线。于是,便出现了美国吊销其签证的戏剧性一幕。然而,佩特罗并非善罢甘休之辈,他在离开时通过社交平台放话,建议联合国总部迁至其他地方。
此言一出,关于联合国搬迁的讨论便从私下转到了明面上。毕竟,美国将签证作为“武器”来限制他国政要,确实令人难以接受。
例如,在佩特罗之前,巴西卫生部长帕迪利亚今年9月计划参加联大时,虽然获得了美国签证,但被限制只能在住所周边五个街区活动,无法参加参会之外的会议,最终气得他直接取消了行程。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遭遇更为惨淡。他8月计划赴美参会时,美国干脆连签证都拒发,理由竟是“国家安全”。要知道,1947年签订的《联合国总部协定》明确规定,美国应允许各国政要入境参会。然而,美国却向来是合则用、不合则弃。
签证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更过分的是美国经常拖欠联合国的会费。作为五常之一,美国却长期拖欠联合国的常规预算摊款和维和经费,总额超过30亿美元。
更令人气愤的是,特朗普政府2026财年预算直接冻结了大部分会费,两项核心账户的预算被砍了90.5%,导致联合国不得不裁员、停掉部分人道主义项目。
美国一边拖欠会费,一边还对联合国事务指手画脚,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上海却“闷声干大事”。9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刚在上海揭牌,这是该组织76年来首次将一类中心设在欧美以外的地方。
仅仅过了一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也宣布落户上海。两个重量级机构扎堆来上海,显然不是偶然。
有人问,联合国为什么会选择上海呢?这其实并不是偶然,而是中国多年的积累和担当。
首先看担当,中国承担着15%的联合国会费,从未拖欠过。与美国动不动就赖账相比,中国的表现无疑更加可靠。此外,中国的维和贡献连续十五年在五常中排名第一,出钱又出力,联合国自然愿意与中国合作。
再看上海的硬实力,2024年上海的GDP突破了5.39万亿元,国际航班通达全球91个航点,日均国际航班就有521架次,比不少国际都市都更加便捷。
更关键的是政策给力,浦东专门出台了规定,从税收到人才落户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世博前滩早就聚集了20多家国际组织,形成了良好的国际氛围。
这么一对比,自然高下立判。美国将联合国总部当作“自家后院”,想用就用、想卡就卡;而中国则把联合国机构当作重要的合作伙伴,既给资源又讲规矩。
就像在加沙问题上,中国始终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而美国则多次在安理会使用否决权,硬拦着停火决议。
联合国机构需要的是能干事的地方,而不是讲霸权的舞台。因此,上海自然成了优选。
虽说联合国总部真要搬家没那么容易,需要修改《联合国总部协定》并得到五常的一致同意。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风向已经在变。
联合国秘书长早就提出了“全球枢纽计划”,旨在将部分机构迁出纽约以避免政治干预。上海显然踩准了这个节奏。
1945年总部选纽约,是因为美国是当时的霸主;现在机构扎堆来上海,靠的是中国的担当和不搞霸权的底气。
美国大概没料到,自己丢的信任,反倒成了别人的机会!
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