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选战进入最后三周倒计时,原本看似尘埃落定的局势因最新民调数据出现戏剧性转折。此前声量领先的郑丽文支持率意外下滑,而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则以火箭式速度攀升至33.8%的支持率,在无党派民众中也获得19.3%的青睐,这一变化令党内人士纷纷联想到2015年朱立伦上位的经典场景。

郝龙斌的竞选策略呈现鲜明特色:既不效仿郑丽文的犀利言辞,也未追随罗智强的改革概念,而是以‘经验派’姿态主打稳健牌。其核心承诺‘当选后专注造王不参选2028’的表态,成功化解地方派系‘被过河拆桥’的顾虑。桃园议员黄敬平分析指出,当前选情已形成‘挺郝务实派’与‘非郝改革派’的阵营对决,后者包含军系、深蓝理念派及年轻改革派等多元力量。
这种分裂局面恰为郝龙斌创造战略机遇。数据显示郑丽文虽能获取七成深蓝票源,但剩余三成被罗智强与张亚中分散持有。只要郝龙斌稳固基本盘并争取中间选民,其胜算将显著提升。然而党内忧虑随之浮现:过度追求稳健是否会导致改革停滞?2015年朱立伦因‘换柱’风波引发的信誉危机,至今仍是前车之鉴。

关键时刻,深蓝代表人物洪秀柱于9月28日打破沉默。她通过社交媒体明确表示‘迄今未支持任何特定人选’,但强调‘坚守两岸同属一中理念’的重要性。这番表态被解读为对所有候选人的路线考验:谁能最坚定维护国民党核心价值,谁才能获得深蓝认同。
洪秀柱的‘不选边’策略产生微妙影响。对郝龙斌而言,这构成某种警示——其为争取中间选民而淡化的统独论述,可能削弱深蓝支持。对郑丽文等理念派候选人,则既避免被贴上‘派系抱团’标签,又创造公平竞争空间。这种强调‘路线选择’而非‘个人选择’的智慧,延续了洪秀柱2016年‘换柱’事件中坚守理念的一贯作风。

当前选战已超越个人竞争层面,演变为路线之争:是选择以‘蓝白合’策略务实制衡民进党,还是坚守深蓝理念凝聚党魂?郝龙斌的‘造王者’路线虽具现实考量,但存在核心理念被稀释的风险;郑丽文等人的理念坚持虽能稳固基本盘,却面临争取中间选民的困境。
在国民党内部激辩的同时,国台办严正谴责民进党‘台独’行径,凸显两岸关系的关键节点。作为主要反‘台独’力量,国民党新任主席不仅需整合在野势力,更需提出清晰可行的两岸论述。这种内外压力交织下,郝龙斌的稳健路线与郑丽文等人的理念坚持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三周的变数集中于未表态党员的票源流向。这些‘造王者’的抉择,将决定国民党是选择务实妥协还是坚守原则。郝龙斌能否延续民调涨势?洪秀柱的‘不支持’表态会如何影响选情?答案不仅关乎党主席人选,更将决定国民党在历史十字路口的方向选择。
可以预见的是,这场选举结果将深刻影响台湾未来政治格局。选出的不仅是党主席,更是国民党应对两岸关系挑战的战略定位。在民进党‘绿色恐怖’与大陆反‘独’促统的双重压力下,国民党的路线选择或将重塑岛内政治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