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过度操心与接纳:最坑孩子的教育方式揭秘

时间:2025-10-06 10:28:36 来源:百合家庭教育 作者:百合家庭教育

家长对孩子的爱,无疑是世间最真挚、最无私的情感之一。然而,当这份爱演变成过度操心和无限接纳时,却可能悄然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隐形陷阱”。

在跟众多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自私和叛逆行为感到既气愤又无奈。这些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家长过度操心和接纳的影子。

01

家长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扰:孩子懒惰,事事依赖;情绪不稳定,稍有不满便发脾气;对父母的要求稍有不满,便以不上学或不学习相威胁。面对这些情况,家长们既心疼又无奈,却往往忽视了问题的根源。

那么,任性的孩子是如何一步步养成的?叛逆的孩子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即使内心有所不愿,为了不让孩子失望或生气,也只能勉强答应。这种无原则的迁就,无疑助长了孩子的任性和依赖心理。

另一方面,家长过于插手孩子的事情,几乎事事都要过问和帮助。甚至经常性帮孩子收拾烂摊子,拿出浑身解数去托举孩子。然而,这种过度的保护却剥夺了孩子成长和成熟的机会。

爱操心、爱插手的家长,往往控制欲也比较强。他们一边过度包办和溺爱孩子,一边又嘴硬心软,导致孩子逐渐变得自私和叛逆。

02

心理学上提倡父母要无条件接纳孩子,但许多家长却误解了这一理念。他们无限接纳孩子,对孩子事无巨细的帮助,却忽略了无条件接纳的真正含义。

无条件接纳,是允许孩子有情绪,允许当下孩子任何情况的发生。但并不意味着允许孩子肆意妄为,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行事。更不允许孩子通过威胁、恐吓以及发脾气或甩锅的方式,来将不合理的要求合理化。

孩子之所以自私,往往都是父母对孩子太好、太娇惯、太纵容的结果。原本孩子该自己经历的磨炼与成长过程,全被父母一手代劳了。父母恨不得将所有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似乎这样就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然而,恰恰是父母的过度操心和一门心思想为孩子做得多一点、再多一点,反而变成了最坑孩子的方式。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孩子既懒惰又吃不了苦,还玻璃心。没有做事能力,还这也瞧不上、那也看不起,很容易眼高手低。

实践才能出真知,孩子只有碰壁了,才能学会敬畏和后退。孩子受伤了、受挫了,才会重启与锤炼心理韧性。但过度操心的家长却不允许孩子出现失控的情况,直到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管不了时,才发现孩子竟然是个既要比别人强、又不能沉下心吃苦、还接受不了自己的普通的人。

这时,孩子更容易出现落差感、厌学和摆烂的情绪,也会让孩子自我否认与自我攻击。

因此,父母过度操心和不分情况的接纳孩子,是最坑孩子的教育方式。

03

以我自身的经历为例,我在孩子初中时也是一个全盘包办和操心的妈妈。孩子在我的视线范围内,暂时没出现什么岔子。但到了高中,离开我的视线范围与庇护,第一次融入集体生活中时,却频繁遇到人际关系、情绪困惑以及落差感与压力困惑等问题,频繁受挫、频繁掉坑。

真是把我初中几年精心给他规避的各种坑,一个不落全跳个遍。

自打我意识到家长过度操心孩子、过度接纳孩子才是一个大坑,只会培养出既任性又无能的孩子后,我就不再为孩子保驾护航了。



而是眼睁睁看着孩子掉坑,也不再阻拦和干预。放手的阶段是相当煎熬的,但结果是自私和叛逆的孩子学会了觉察重启,学会了自我负责与自我承担。

这个放手的阶段,我用了两年才完成。孩子才达成与自己的和解,学会自我疗愈与自我负责。

因此,父母要学会课题分离和后退一步,不要过度操心与无限接纳。放手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让孩子的胜任感、价值感和自主感慢慢回归。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成长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