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邓超儿子邓涵之获上海试训邀约,姚明认可:14岁场均18.4分引关注

时间:2025-10-08 05:21:49 来源:诗意世界 作者:诗意世界

一、明星之子的篮球成绩单:场均18.4分引姚明关注

“姚明在场边看完他打球,轻轻点了头说‘基础不错’。”这句来自现场的描述,让14岁的邓涵之(邓超与孙俪之子)迅速登上体育热搜。在2025年上海体校U14联赛中,他以场均18.4分、三分命中率42%的亮眼数据跻身联赛前十,并收到上海久事篮球俱乐部的试训邀约,俱乐部甚至为其建立专属训练档案。

尽管出身明星家庭,邓涵之却用训练表打破了“玩票”质疑:8岁接触篮球,10岁明确CBA目标,每日坚持两小时专项训练——周一三五体能强化,周二四投射精进,周末参与高强度对抗赛,连休息日也通过录像分析保持节奏感。场边,父亲邓超专注记录犯规与命中率,母亲孙俪及时递上水壶,这种细节陪伴成为他篮球路上的温暖注脚。

球场上,邓涵之延续了母亲孙俪的耐心特质,外线接球后二次节奏处理沉稳,拆解投篮动作的训练细节中,藏着42%三分命中率的秘诀。



二、现实门槛:从“点头认可”到“职业合约”的三重考验

姚明的肯定虽振奋人心,但CBA的大门从非“名人背书”可轻易推开。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2023年追踪的82名“14岁身高170+”苗子中,61%在16岁前遭遇身高增长瓶颈,最终仅4人站上CBA选秀台。邓涵之需跨越的三道关卡,藏在以下关键节点中:

1. 澳洲集训首关:对抗强度的“试金石”

9月即将开启的澳洲两周集训,是邓涵之首次直面国际训练体系的考验。参照浙江男篮赴澳交流经验,他将在堪培拉AIS基地接受NBA级教练指导,与NBA非洲、印度等联队展开教学赛。这里的训练暗藏玄机:食堂伙食标注精确营养成分,康复室配备冷热池恢复设备,更有心理疏导团队介入——这些国内少见的保障体系,恰是职业球员的必修课。

教练组为邓涵之定下的KPI暗藏深意:不仅要延续42%的投篮质量,更要顶住单场30分钟高强度对抗。国青教练曾强调“16岁前必须适应高强度对抗”,而澳洲球队普遍年龄更大、身体对抗更激烈,这场“以小打大”的试炼,将直接影响他能否敲开国青大门。



2. 16岁国青坎:年龄与实力的双重博弈

“16岁前进国青”的目标,正遇上CBA新规的窗口期。2025年CBA新政明确:若以主力身份参加U17/U19世界杯,注册年龄可放宽至2009年8月31日后出生。这意味着若能入选国青并打出身价,邓涵之有望提前获得注册资格。但国青选拔非易事,张镇麟、齐麟等球员能脱颖而出,皆因在青年阶段就稳定占据主力位置并拿下赛事荣誉。

更现实的挑战是身体发育的不确定性。82名苗子中近六成遭遇骨龄问题,即便邓涵之目前身高达标,未来两年的生长曲线、力量增长速度,都将左右他的对抗能力。这也是上海久事梯队建立专属档案的核心原因——持续追踪身体数据,才能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3. 18岁青训合同:“明星光环”抵不过赛场分钟数

即便闯过前两关,18岁的青训合同仍需“用实力说话”。CBA青训体系早已形成“成绩论英雄”的规则:试训看实战表现,梯队靠数据排名,即便是上海久事这样的俱乐部,也不会为“明星之子”开特例。郭昊文8岁进八一青训,用十年磨一剑才换来CBA合同;张镇麟留洋归来后,也是从辽宁队替补打起,靠高强度比赛磨出核心地位。

邓涵之的优势在于早有“职业意识”——训练后用小本子复盘投篮热点与失误类型,主动向教练请教防守换位技巧,这种自律在青少年球员中并不多见。但职业篮球更需要“稳定性”:连续一个赛季保持状态、应对伤病困扰、承受输球压力,这些都是“明星光环”无法覆盖的考验。



三、路径参照:两条成功轨迹的启示

邓涵之的职业之路,可从两类成功案例中寻找答案:

  • “留洋深造型”如张镇麟:早年赴美接受系统训练,回国后在CBA高强度比赛中快速成长,最终跻身国家队。邓涵之的澳洲集训虽短,但可借机学习先进训练理念,为未来可能的海外深造铺路。
  • “本土深耕型”如郭昊文:扎根国内青训体系,从青年队逐步晋升至成年队,熟悉联赛节奏后完成转型。上海久事的青训资源能为他提供稳定比赛机会,关键是抓住每一次实战锤炼技术。

这两条路的共性在于“尽早进入专业体系”。正如业内所言:“13-16岁是黄金窗口期,梯队培养、比赛积累、健康管理缺一不可。”邓超夫妇的资源能帮他获得试训机会,但留在体系内的关键,仍是每一场对抗赛的表现、每一次投篮的命中率。



结语:篮球长跑,耐力比起点更重要

14岁的邓涵之,正站在“天赋初显”与“职业门槛”的交界点。姚明的点头是认可,试训邀约是机会,但距离CBA赛场,仍需跨过对抗关、发育关、竞争关三道坎。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人们容易放大“明星之子”的标签,却忽略职业体育的残酷逻辑:82人中仅4人突围的概率,意味着每一步都需拼尽全力。澳洲集训的汗水、国青选拔的竞争、青训体系的打磨,才是通往CBA的真正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