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今年六十岁,刚刚办理完退休手续。当他听说邻居王老师每月能拿到七千元退休金时,心里不免有些失落,毕竟自己每月只有两千八百元。其实,老李的情况并非个例。在全国一亿三千万企业退休人员中,每月能拿到七千元以上养老金的人数不到百分之五,也就是说,在一千名退休人员中,还不到五十人能享受到这一待遇。
能够拿到高养老金的,大多是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国企的高管,以及少数民企老板。他们之所以养老金高,主要是因为缴费基数高、工龄长,不少人还额外加了企业年金。相比之下,普通人,如私企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如果按最低档缴满十五年,到手的养老金一般也就两千五到四千元。更少的是一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者,2024年平均每月才两百二十二元。这种差距,并非仅靠个人努力就能赶上的,而是受到制度和地方经济水平的制约。
以地域为例,北京和上海的退休人员养老金普遍较高,这并非因为他们工作更拼命,而是因为当地工资水平高,养老金基数也随之上涨。同样缴三十年,在广东可能能拿到四千五百元,而在河南可能只有三千二百元。这种地域差异,并非运气所致,而是实打实的经济水平差别。
在网络上,总有人晒出自己每月退休金高达九千元,看得多了,就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人人都这样。甚至有些年轻人还没开始缴纳社保,就想着老了也能拿到这么多。其实,政策早已不同往日。光缴满十五年社保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养老金有保障,必须缴得多、缴得久、缴得高。现在,还有不少人停留在“缴够就行”的老观念里。
2025年下半年,国家开始试点个人养老金跨省转移政策,这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有些地方还在推广长期护理险,这意味着未来的养老保障将不仅仅局限于发放养老金,还将涵盖医疗和照顾等方面。因此,大家别老盯着七千元这个数,它跟大多数人其实没关系。你的未来养老生活,得自己提前想好,动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