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高峰来了,高速堵成“停车场”,服务区排队三小时,交通系统面临严峻考验
10月7日,返程高峰如期而至,多地高速公路出现严重拥堵。湖南、河南等地的高速服务区直接“瘫痪”,充电站前排起长龙,有人等待九十分钟仍未充上电。应急车道被占满,成为临时停车点。有网友调侃:“一群聪明人又在高速上碰头了。”极目新闻记者实地探访武深高速的桂东和炎陵服务区,发现这些地方早已不堪重负,官方不得不劝导车主绕行,避免硬挤。
河南高速交警:天气与货车限行加剧拥堵,设施老化成瓶颈
河南高速交警表示,7日至8日下午3点到8点是车流高峰期。受降雨和雾天影响,货车被限制上高速,多个入口关闭。这并非单纯的车多导致拥堵,而是整个交通系统反应滞后。服务区设施仍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而电动车数量激增,充电桩严重不足。炎陵服务区充电需等待一个半小时,问题根源在于设施未能跟上需求。
许多人原以为5日、6日是返程高峰,结果都拖到7日才出发,试图赶在最后一刻回家,却全部挤在同一天。河南连续降雨导致视线不佳,事故频发,进一步加剧了拥堵。原本不堵的路段因管制被迫绕上主干道,越走越堵。
湖南压力更大:毗邻广东深圳,服务区超负荷运转
湖南的情况更为严峻。毗邻广东和深圳,大量返程和旅游车辆途经此地,服务区不仅要服务本地车主,还要应对大量过路车辆。上厕所、吃饭、充电等需求全部集中在此,压力巨大。部分服务区缺乏临时通道,也未与导航系统联动分流,导致车辆全部涌向同一出口。
导航软件“添乱”:数字羊群效应加剧拥堵
导航软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拥堵。高德、百度等默认推荐最近路线,导致数百万辆车同时涌向同一服务区,造成“数字羊群效应”。免费通行政策鼓励人们跑远路,但缺乏配套管理,如同“只开门不修路”。相比之下,日本可预约充电,还有错峰优惠;德国会临时增加充电点。而我国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应急预案。
10月8日:河南持续降雨,部分路段仍限行,拥堵成常态
到了10月8日,河南仍在降雨,安阳和新乡的部分路段继续限制货车通行。G4京港澳、G30连霍等主干道仍经常拥堵。虽然整体未完全瘫痪,但天天堵车已成为常态。这并非节假日特有的问题,而是交通系统未能跟上实际变化。
未来挑战:电动车增多,假期延长,高速设施与管理待升级
随着电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假期越来越长,而高速公路设施和服务区却未相应扩建,算法不会分流,管理也跟不上。下次长假,高速系统能否撑住,谁也说不准。交通系统必须加快升级,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