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沈阳1931》今日首播:重现抗战第一枪,致敬英雄传承精神

时间:2025-09-18 10:14:01 来源:人民资讯 作者: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辽宁频道

黑土地镌刻不屈丰碑,辽沈大地回荡抗日壮歌。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由辽宁省广播电视局指导,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市文物局)、沈阳市和平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中视纵横辽宁微短剧文化产业基地与杭州喜阅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微短剧《沈阳1931》,于9月18日在抖音、红果、芒果、爱奇艺、优酷等平台正式上线。该剧以史实为骨、以精神为魂,通过镜头回溯抗战起点时刻的热血抗争,让不屈的民族气节在新时代焕发新声。


宏观解构:虚实结合再现抗战第一枪的觉醒时刻

《沈阳1931》突破单一事件的叙事框架,以宏观视角串联近代东北的关键历史节点。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对五四运动、直奉大战、东北易帜、郭松龄反奉等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深度解构,最终聚焦于九一八事变这一抗战开篇的关键事件。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还原了近代东北从动荡走向抗争的波澜壮阔图景,让观众直观感受抗战第一枪响起的历史觉醒时刻;更通过适度的艺术化加工,让厚重的历史更具情感张力与传播感染力,使抗战第一枪的精神内核得以更生动地传递,让民族抗争的记忆在情感共鸣中被深刻铭记。


微观刻画:众生群像传递赤诚家国情怀

与传统历史题材的宏大叙事不同,该剧更注重微观层面的人性描摹。镜头之下,侵略者的傲慢残忍与百姓的流离失所形成鲜明对比;爱国者王铁汉与志同道合的战友们,在“不抵抗”的重压下仍坚守初心,以生命为炬照亮抗争之路;普通民众在乱世中求生,却在国破家亡的刺激下逐渐凝聚起反抗的力量;江湖豪杰放下个人恩怨,与爱国将士并肩,用江湖义气书写家国大义。这些鲜活的人物交织,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痛感、更有力量的人性史诗。


精神内核:生死较量淬炼信仰,抗令之举点燃抗战星火

故事的主线围绕王铁汉从热血青年到抗战名将的成长蜕变展开。当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突袭北大营,“不抵抗”指令如枷锁般束缚着将士们的手脚时,是部下的恳求、挚友的支持,更是眼前山河破碎、同胞受难的景象,让王铁汉毅然冲破束缚,以“国格不可弃、国土不可失”的决绝,打响抗日第一枪。这一枪,不仅是对侵略者的有力回击,更是一位爱国将领在民族危亡之际,以坚定信念捍卫家国尊严的使命宣言。正是因为亲历过山河飘摇的痛苦,才更懂得如今国泰民安的珍贵;正是因为铭记过英雄的牺牲,才更应传承这份守护家国的担当。


高规格制作:集结实力派班底,以匠心致敬历史与英雄

为确保作品的历史厚重感与艺术感染力,《沈阳1931》特邀擅长战争题材、风格细腻且具叙事张力的青年导演赵春霖、耿磊执导,同时力邀深耕竖屏微短剧创作、擅长挖掘历史细节与人物内核的编剧烈火执笔。演员阵容方面,刘思博、倪菘阳、孙奇、周了钶、潇潇等实力派演员倾力加盟。他们在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青年演员刘思博参演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浴血荣光》,周了钶参演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伟大的长征》。从角色理解到情感表达,这群演员以专业度打磨每一处细节,为《沈阳1931》的角色塑造注入真实质感。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九一八事变94周年的特殊节点,《沈阳1931》的创作,既是对王铁汉等早期抗日英雄的崇高致敬,也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传承。当九一八事变的警钟穿越近百年时光在耳畔响起,让我们共同在光影中重温那段热血历史,铭记先辈遗志,赓续抗战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用奋斗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