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凯旋
洪琥绘(《讽刺与幽默》供图)
四川省什邡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内,临近中午仍有不少市民在窗口前办理业务、咨询政策。"这是失业保险金的申领要求,线上线下办理都很便捷。工作变动要及时报告……"窗口工作人员胡红珊对照政策手册反复提醒,她对之前出现的失业保险金冒领问题仍心有余悸。
异常数据牵出基层腐败线索
2024年,四川省人社部门通过系统筛查发现异常数据:什邡市多名社区干部在职期间违规领取失业保险金。什邡市纪委监委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发现雍城街道社区干部杨某某在当选社区干部后,仍隐瞒就业情况违规领取失业保险金长达17个月,涉案金额达2.77万元。
"基层干部既拿财政补助又领失业保险金,这种‘两头占’的行为严重违反规定。"什邡市监委委员赖磊指出,该案暴露出基层干部利用制度漏洞谋取私利的问题。调查专班随即对2014年以来全市村(社区)干部任职信息与失业保险金领取记录进行比对,发现43个村(社区)的119名干部存在隐瞒收入违规领取问题,涉案金额累计超过150万元。
制度漏洞催生监管盲区
什邡市人社局就业创业促进中心主任黄东解释,现行审核机制主要核查劳动合同与社保缴纳情况,但村干部群体普遍未签订劳动合同且自行缴纳社保,导致系统无法识别其就业状态。"村干部任职动态未与人社部门信息系统互通,申领时是失业状态,但后续任职情况我们无法及时掌握。"这种信息孤岛现象为违规领取创造了条件。
调查发现,多数涉事干部在申领时确实处于失业状态,但《失业保险金申领承诺书》明确要求及时报告工作变动,却无人主动履行告知义务。师古镇村干部王林(化名)坦言:"当时只当是笔福利,当上村妇女主任后虽意识到不符合条件,但见没人提起就存了侥幸心理。"这种从众心理导致违规行为扩散,部分干部甚至将冒领资金存入账户分文未动。
分类处置兼顾力度与温度
面对涉案人员众多、金额分散的复杂局面,什邡市纪委监委采取"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策略。通过各镇(街道)纪(工)委开展政策宣讲,105名干部主动说明情况,24人被立案审查并给予党内警告处分。王林在退还全部款项后表示:"现在处理帮扶政策都会逐条核对,资金使用全程公开,心里始终绷着纪律这根弦。"
为堵塞制度漏洞,什邡市纪委监委向人社部门发出《监察建议书》,推动建立失业保险申领全流程监管机制。目前全省失业保险业务经办信息系统正在升级,新增在职人员申领自动阻断功能。胡红珊的工作方式也随之改变:"现在每月都要核对领取人员信息,确保资金发放精准无误。"
全省整治追回违规资金
四川省将此类问题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专项整治范围,全省核查2014年以来村(社区)专(常)职干部28.81万人,移送问题线索227件。截至2025年10月,全部违规资金已追回。什邡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处理不是目的,关键是要通过个案查处推动系统治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10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