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po
当悬疑剧遇上母女情深,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悬疑剧《目之所及》以“盲目之爱”为切入点,将罪与罚、亲情纠葛层层展开,让观众在惊心动魄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最真实的温度。这部由承皓影视打造的精品长剧,自8月28日上线爱奇艺迷雾剧场以来,便以黑马之姿持续领跑各大数据榜单。
作为一部仅16集的强类型悬疑剧,《目之所及》在播出周期短、观众圈层垂直的情况下,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成绩单:云合霸屏榜S+持续领跑,市占率最高达12.7%;爱奇艺站内热度峰值7969,完播率领跑同题材;灯塔数据显示累计播放量仅半个月便突破2.6亿,集均播放量超1600万。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在“九三”大阅兵、七夕档及年度爆款《生万物》的夹击下,依然在类型受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这种播出效果远超预期。”承皓影视创始人、总制片人巫天旭坦言。作为公司成立后的第二部作品,首次涉猎垂类悬疑剧便取得如此成绩,不仅验证了团队的创作判断力与执行效率,更证明了在长剧行业容错率日益降低的当下,“内容为王”依然是打动观众的核心法则。
《目之所及》的故事始于一场充满悬疑感的死亡:情人的尸体、溢水的浴缸、阴郁的房间、相恨的夫妻……当观众以为这会是一部传统悬疑剧时,剧情却在结尾处给出了意想不到的温情转折。“看到烟花你就自由了。”这句台词让无数观众在迷雾剧场中为一场爱情大戏动容。
剧中,罗晋饰演的双胞胎兄弟苏牧凡与苏牧心互为替身,白月光弟弟与年少相知的曲桐互相顶罪,施慕仙与施悦、沈静与曲桐两对母女的纠葛,构成了一个个直击人心的设定。这些极端甚至残酷的情节,并未沦为猎奇的噱头,而是在人物一次次的挣扎与推翻中,让观众看到了熟悉的困境——这正是剧集想要探讨的原始主题:盲目。
“盲目的底色往往是爱。”巫天旭解释道。从盲人男主苏牧心与女主曲桐的顶罪关系,到几对母女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剧集通过“盲目”这一主题,揭示了爱背后的真实温度。这种立意让《目之所及》超越了传统悬疑剧的范畴,拥有了更深刻的情感锋芒。
剧本的诞生过程充满挑战。巫天旭回忆,前年10月完成的前10集剧本因后6集无法填坑而被全部推翻。“我们用现在的叙事逻辑重新梳理了前10集,这种破与立虽然意味着额外的时间和成本,但让逻辑和情感更加通顺。”
演员的深度参与也为剧集增色不少。王子文在代入曲桐时,曾考虑“如果真的杀了施悦或苏牧心会怎样”;陈瑾则与团队讨论沈静的杀人动机,最终将情感落点放在与女婿的决裂戏份上;罗晋为哥哥苏牧心构建了一套狭隘自私的逻辑体系,解释了他对曲桐“爱意”的合理性。
“演员的追问逼着我们重新梳理人物弧光。”巫天旭表示,这种与演员的“共创”过程,让角色更加有血有肉,也让故事骨架更加经得起推敲。
在长剧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目之所及》的成功并非偶然。巫天旭认为,剧集的节奏设计是对当下审美的一种呼应:前8集全面铺排情节,8集后钩子回收,情节逐渐闭环。这种设计既吸收了短剧的优势,又保留了长剧应有的逻辑和厚度。
“类型剧的外壳,现实关照的内核,审美上的突破。”这是承皓影视创作精品长剧的实践方法。通过“盲目的爱”这一小众切口,剧集用现实主义手法将其撑开,最终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力。
巫天旭强调,创新性并非停留在设定层面,而是要从现实中来。“当内容本身体现的现实关照与当下人的情绪或社会现实状态产生强烈关联时,大家就会觉得这是创新的。”例如,《目之所及》抓住的母女之爱,便折射出了中国社会中独特的亲情关系。
承皓影视的片单中,还有5部作品正在有序推进,包括现代题材《稳住吧,女王》《开到荼蘼》《果果的婚事》,古装大IP《被渣后和前夫破镜重圆了》,以及原创古装项目《冠盖满京华》。这些项目看似题材各异,却都承载了承皓影视在现实关照上的共性。
“我们只做内容生产,不涉足经纪等业务。”巫天旭表示,这种聚焦让团队在与平台合作时,能够保证项目质量的稳定性。对于轻体量公司而言,“全员皆内容”的状态既是压力,也是优势。
《目之所及》的成功,让市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在等待风口的间隙,依然有人愿意把全部心力投注在内容本身。随着片单逐步展开,承皓影视正在用稳定的节奏和真实的作品,搭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壁垒。
“我们没有资格失败。”巫天旭的这句话,或许正是承皓影视在低容错时代下,坚持“内容为王”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