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从《没出息》到两岸网红:王世坚的出圈之路

时间:2025-10-14 11:38:51 来源:屠龙乔治 作者:屠龙乔治

一曲《没出息》,让王世坚在大陆社交媒体上掀起热议,其知名度与话题度远超岛内多数政客。这位常年担任台北市议员、去年重返“立法院”的政界人物,凭借独特的个人风格与争议言行,成为两岸舆论场中的“现象级”存在。在岛内政坛撕裂与两岸关系紧张的背景下,王世坚的“出圈”现象尤为引人注目。

岛内政客中,不乏在大陆拥有高知名度的例子,但多数集中于严肃政治议题的讨论,且多为现任或前任权力核心人物。而王世坚的咖位在岛内政坛并不突出,同等级政客在大陆鲜为人知,甚至在台湾本土也难以被记住。然而,他却在两岸同步走红,既被绿营视为“忠臣”,又被蓝营称为“清流”,甚至在大陆网友中收获“知道他有很多问题,但就是讨厌不起来”的评价,这种“红绿蓝通吃”的现象在当下政治生态中极为罕见。

王世坚的走红并非偶然,其个人素材的丰富性为舆论场提供了大量话题。20年前首次担任“立委”时,他因大骂李敖并上门踢馆,反被李敖“打屁股修理”,留下“小笨蛋”的经典段子;相隔八年,他两次与同一女助理在汽车旅馆的绯闻被同一家媒体曝光,衍生出“问世坚情为何物”的网络热梗;两次打赌跳海均兑现承诺,在政客中树立“一诺千金”的形象;作为“扶龙王”,他骂马英九、韩国瑜、柯文哲,结果三人分别胜选,形成戏剧性反差;而给柯文哲送出龙袍、魔镜、折叠脚踏车等32件礼物的“送礼大师”行为,更让他成为台北市议会的“圣诞老人”。

在政治娱乐化盛行的岛内,王世坚早已是“素材库”级别的存在。然而,他的走红并非仅靠哗众取宠。在大陆愈发严厉的审视下,多数“小丑”式政客被列入“顽固分子”清单,而王世坚却成为官媒认可的网红代表,这背后是其复杂的政治生态位。他本省人出身,外祖父是“二二八”受难者,父亲曾加入共产党组织,后经商成为富甲一方的营造商;他年轻时支持绿营,是民进党首任党主席江鹏坚的竞选干事,在民进党财务危机时成为“四大金主”之一,并将华山大楼租给民进党总部使用;他家庭富裕,经商为主业,从政无需依赖权力,因此讲话畅所欲言,遵循本心。

王世坚的本心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他真心认同民进党的“台独”理念,2005年连战访陆时,他率众在桃园机场抗议引发流血冲突,被判刑6个月,十年后仍因列管状态被美国禁止入境;2014年“反服贸”期间,他声援占领“立法院”的学生,与统派人物张安乐对峙,放言“Over my dead body!”;其二,他真心忠于民进党,在政论节目中虽就事论事批评,但始终以维护民进党为出发点,不惜被蓝营嘉宾群嘲;其三,他对理念、问政、民进党的发展是认真的,不会为了权力与利益而“干话”,甚至不惜得罪其他绿营人物和拥趸。

尽管王世坚在互联网上的存在感与舆论关注度极高,但他的公职经历并不突出,仅做过两任累计四年的“立委”,多数时间担任台北市议员,且长期游离于民进党权力核心之外。去年7月底,他以“立委”身份成为党内中常委,但作为非赖系代表,其地位可想而知。在“7.26”大罢免失败后,他在中常会提议将“8.23”第二轮罢免投票撤案,与党内主流对立,这种“清流”行为虽为他赢得蓝白阵营和大陆舆论场的尊重,却也注定其在民进党权力阶梯中难以更进一步。

王世坚的“玩票”政治态度,使他避免了权力斗争的漩涡。他多次被传出要竞选台北市长,但都以“志不在此”否认,最终从未尝试。与此同时,他通过“搞笑担当”的角色提高了在选民中的存在感,让属地民众感觉他服务选民、用心问政,汇聚了坚实的选票基础。对于民进党而言,既需要王世坚的资金支持,又无法质疑他的“忠”,更不能忽视他的选民基础,因此给他小到市议员、大到“立委”的位置既必要、也能分配出来。

议员这种既不在、又不远离权力中枢的位置,在民进党和王世坚看来都最为适合。他既无需直接冲在得罪蓝白、激怒大陆的第一线,又能在监督问政中频频露脸、汇聚人气。他口头上的“台独”论调,因咖位不够而无法对两岸关系构成实质性杀伤,反而可能被直接无视。最终,他以一曲《没出息》成为彰显台湾政坛“草台班子”的最新素材,在大陆出圈,反而是两岸和王世坚本人都不会排斥的结果。

毕竟,绿营的极端群体再魔怔,也不至于因为这首歌把王世坚“抹红”。在两岸关系紧张的背景下,王世坚的出圈现象,或许正是政治娱乐化与舆论场复杂性的最佳注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