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德国电影大师沃纳·赫尔佐格在威尼斯电影节领取终身成就金狮奖之际,其首部个人回忆录《灵魂的风景:赫尔佐格回忆录》由出版社正式推出。这部耗时三年完成的回忆录,被视为这位83岁导演对自己64年创作生涯的首次系统梳理,成为电影界与文学界的双重盛事。
珍贵档案首度公开,揭秘传奇创作历程
《灵魂的风景:赫尔佐格回忆录》全书共十二章,不仅收录了赫尔佐格与华语导演杨德昌的往来信件、早期拍摄笔记等珍贵档案,还首度披露了多个未实现的电影计划。出版方透露,书中特别设置“电影梦的诞生”章节,详细记述了《陆上行舟》中将320吨巨轮拖越山峰的完整过程,以及拍摄期间面临的极端自然挑战与团队困境。
赫尔佐格在书中写道:“电影是我的旅程,而写作是我的家。”他透露,是在妻子劝说下才开始动笔撰写回忆录,“我不想作为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活着”。这部作品聚焦其艺术创作历程,对私人生活着墨有限,展现了赫尔佐格对电影艺术的纯粹追求。正如他在访谈中强调:“我的生命属于镜头,而非日记本。”
从焊工到导演,实干精神贯穿创作生涯
回忆录的前三章记录了赫尔佐格的成长经历。出身贫困的他,14岁就通过夜班焊工积攒拍摄资金,15岁成立自己的制片公司。书中写道:“我没有浪费一秒钟来感受伤害”,这句话成为他应对挫折的座右铭。无论是拍摄《苏弗雷火山》时与火山灰共舞,还是为《陆上行舟》说服秘鲁军方提供直升机,他始终以“别等待,放手去做”的行动哲学突破极限。
这种实干精神贯穿其创作始终。赫尔佐格在回忆录中强调:“电影可以靠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他拒绝依赖大型制片厂,而是通过筹集小额资金、招募志愿者团队实现拍摄目标。这种“游击式”创作模式,使其作品始终保持强烈的个人风格与艺术独立性。
“狂热之梦”影响深远,大师致敬大师
回忆录的“相遇”章节记载了赫尔佐格与多位电影大师的深厚情谊。其中,与华语导演杨德昌的交往尤为动人。杨德昌曾因观看《阿基尔,上帝的愤怒》而决心投身电影,并自制印有“Hertzog”字样的T恤穿着。赫尔佐格在书中保留了当年鼓励杨德昌的原话:“要忠于你的身份、你的文化、你的语言。”这段跨越文化的师徒情谊,成为亚洲电影史上的重要注脚。
配乐大师汉斯·季默也在回忆录中登场。书中披露,汉斯·季默在接到赫尔佐格合作邀约时,不仅主动提出免费配乐,还准备自费聘请合唱团和交响乐队,以此回报早年受其启蒙之恩。赫尔佐格评价道:“汉斯的音乐让我的画面有了呼吸。”
83岁仍在前行,新作计划排至三年后
尽管新书甫一上市就引发关注,赫尔佐格却并未停歇。出版方透露,在回忆录校对期间,他刚结束非洲纪录片《幽灵大象》的拍摄,随即转赴爱尔兰投入新剧情片制作。此外,他还在筹备个人首部动画长片,并为奉俊昊新片担任配音。这种高强度创作节奏,与其在书中写下的宣言如出一辙:“如果明天一颗陨石会摧毁我们的星球,我今天就会开始拍摄一部新的电影。”
据悉,赫尔佐格的新项目计划已排至未来三年,真正践行着“83岁,正是闯的年纪”的人生信念。从亚马逊雨林到火山口,从非洲草原到爱尔兰海岸,这位电影狂人用行动证明:年龄从未成为创作的边界。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