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俄罗斯亮出两大底牌求合作,中国立场会如何?

时间:2025-10-17 12:36:52 来源:南宫一二 作者:南宫一二



近年来,俄罗斯的战略重心逐渐东移,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西方长期制裁下的必然选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尤其是对欧洲市场。北溪管道的建成,曾让俄罗斯天然气出口达到巅峰,卢布收入颇丰。然而,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制裁接踵而至,2022年冲突升级更是让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实施了十三轮制裁,出口额骤降三成,北溪管道也沦为历史遗迹。

面对经济困境,俄罗斯不得不加速“向东看”,而中国作为东方最大的经济体和能源需求国,自然成为俄罗斯的重要合作伙伴。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历史性地突破2401亿美元,中国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这一数字背后,是俄罗斯对东方市场的迫切渴望。

进入2025年,中俄合作步伐进一步加快。3月,两国关系升级,一个引人注目的细节是,俄罗斯海参崴港被纳入中国吉林内贸货物流通体系。这意味着吉林货物可通过海参崴出海,手续和成本大幅降低,物流效率显著提升。5月底,俄罗斯议会高效通过远东供气协议,为新的能源大动脉铺路。9月2日,中俄蒙三方在北京举行会议,核心议题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该管道计划年输气量从380亿立方米提升至440亿立方米,远东线路也将增至120亿立方米。这一系列举措,无不彰显俄罗斯在东方市场补回欧洲份额的决心。

为了赢得中国更大范围的支持,俄罗斯此次亮出了两张“王牌”:资源和军工。

资源:俄罗斯的立国之本

俄罗斯资源丰富,石油探明储量达82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煤炭储量占全球17.3%。这些资源大多埋藏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靠近中国,开采成本相对较低。9月下旬,中俄能源委员会深入讨论了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及核能等领域的合作。陆上管道的稳定性远高于海上油轮,尤其在马六甲海峡等关键航道存在风险的情况下,俄罗斯资源的稳定供应对中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此外,俄罗斯还愿意以资源换取中国的机械设备和工程车辆,进一步绑定两国产业链。

军工:苏联遗产的延续

俄罗斯军工技术底蕴深厚,中国军工现代化曾受益于俄罗斯的技术支持。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引进苏-27战斗机,为后续歼-11、歼-16的研发奠定了基础。S-300防空系统则帮助中国迅速构建起完整的国土防空网络。如今,俄罗斯希望深化军工合作,今年的“海上联合-2025”演习在海参崴举行,两国军舰不仅进行了演练,还进行了技术交流。俄罗斯还向朝鲜表达了军工合作意向,试图拉近中俄朝安全关系,形成稳固的后方。

管道:纽带与杠杆

俄罗斯亮出资源和军工两张底牌,旨在换取中国在更大范围内的支持。资源合作能缓解俄罗斯的经济压力,军工技术合作则能弥补中国的某些短板。然而,俄罗斯也清楚,今天的中国已非二十年前可比。

面对俄罗斯的“摊牌”,中国会改变立场吗?答案是否定的。合作将深化,但立场不会轻易动摇。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曾明确表示,中俄关系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大国关系。这十二个字,是中国处理中俄关系的底线和智慧。

在能源领域,中国坚持多元化布局,俄罗斯天然气虽重要,但中东油轮和中亚管道同样不可或缺。在军工领域,中国已拥有完整的研发和制造体系,歼-20生产线开足马力,055大驱接连下水。如今的合作更多是技术交流和局部互补,而非全盘依赖。

更重要的是,中国需从全局出发。中俄贸易额虽达两千多亿,但中美、中欧贸易额合计上万亿。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扮演着协调者和稳定器的角色,而非某个阵营的“战队成员”。此前,中国在联合国关键决议中投下赞成票,普京还特意视频致谢,这体现了中国在规则内办事、维护共同利益的立场。

务实合作与战略定力

务实合作方面,中国一直在行动。9月,中俄蒙三国边防部队举行联合反恐演练,情报共享、协同指挥,练就真本领。中国企业也大规模投资俄罗斯远东地区,修路、建厂、带去设备和技术,既帮助俄罗斯发展,也为中国东北地区开辟新空间。

有人可能认为中国过于“稳”了,不够“朋友”。但国家关系靠的是实打实的利益和长远战略。中国追求的是可控的互补,而非绑定的命运。

俄罗斯的处境和诉求中国理解,在能源和基建上,能合作的将大力推进,因为这对双方都有利。但在超出双边范畴、可能卷入更大漩涡的议题上,中国必须保持战略清醒和定力。

普京访问中亚国家,强调能源合作和集体安全,意图稳住后院,同时希望中国提供更坚实的“东方后盾”。中国能给的,是上合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对接的基建项目、平等的互利贸易订单,但不会给出超出自身利益和国际法原则的承诺。

大国博弈复杂多变,非简单的“是”或“否”、“站”或“不站”。它是在动态中寻找平衡,在合作中守住底线,在互利中实现共赢。

回到最初的问题:中国会改变立场吗?不会。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将随局势变化进行务实调整。俄罗斯亮出底牌,而中国的回应早已写在一贯的行动和表态里:我们是伙伴,但不是盟友;我们提供帮助,但不接受捆绑。这条路虽难走,却最适合中国,也最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