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产业始终是中美科技博弈的核心战场,以英伟达为代表的美国科技企业深陷政策漩涡,最终成为地缘政治冲突的直接受害者。在近期举行的Citadel Securities 2025对话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公开证实,受美国政府出口管制政策影响,该公司已完全退出中国先进AI芯片市场,其市场份额从巅峰时期的95%骤降至零。
黄仁勋出席Citadel Securities 2025对话会
面对市场份额的断崖式下跌,黄仁勋在公开场合流露出复杂神情,直言:"制裁中国最终将反噬美国自身,这种伤害可能比预期更为严重。"这一表态与今年5月其关于"市场份额从95%降至50%"的预测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中美科技竞争的持续升级态势。
回顾政策博弈轨迹,特朗普政府曾短暂批准英伟达恢复对华供应H20芯片,但为时已晚。即便后续计划推出性能更强的A100、H100芯片,仍未能扭转市场颓势。据黄仁勋透露,中国市场本蕴含着500亿美元的商业机遇,且年增长率保持可观水平,如今退出决定令人唏嘘。
英伟达产品展示
深层分析显示,H20芯片返华受阻背后,既有安全争议因素,更关键的是中国芯片自主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当前国产芯片已具备完全替代能力,既无需性能受限的"特供版",更不依赖所谓更先进的A100、H100芯片。美国政府试图通过技术管制维持依赖关系的策略,反而加速了中国产业链的自我完善。
值得关注的是,英伟达的困境折射出更广泛的地缘政治风险。黄仁勋关于"制裁反噬"的警告,不仅适用于科技领域,更揭示了当前中美博弈的本质特征。近期美国在稀土出口管制、对华加征关税等问题上持续施压,中国则以"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坚定立场予以回应。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引发争议
历史经验表明,外部压力往往成为中国技术突破的催化剂。从英伟达退出到国产芯片崛起,再次印证了"越封锁越突破"的发展规律。若美方继续执迷于零和博弈,不仅将失去中国市场,更可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丧失先机。当前已有更多美企面临类似困境,平等互利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路径。
中美科技竞争持续升级
这场没有赢家的科技博弈,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中国坚持的"自主创新+开放合作"战略,既保障了技术安全,又维护了市场活力。反观某些国家固守冷战思维,最终损害的将是自身产业竞争力。如何平衡安全与发展,将成为决定未来科技格局的关键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