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国乒名将范瑛:从恋爱风波到转型成功,家庭事业双丰收

时间:2025-10-18 07:08:47 来源:三石记 作者:三石记

1986年2月,范瑛出生于江苏镇江。幼年时期的她因爱吃零嘴体型圆润,父母为让她强身健体,1994年将她送入镇江市八叉巷小学乒乓兴趣班。未曾想,这个胖墩墩的小女孩在球台上展现出惊人天赋,很快在训练中崭露头角。

12岁入选江苏省队时,范瑛面临艰苦的训练环境:每天从早到晚的高强度拉球训练让手臂发麻,但她始终咬牙坚持。两年后,凭借右手横握、削中带攻的独特打法——球拍挥出时低平旋转的轨迹常令对手难以招架,她成功进入国家二队。



初入国家队时,范瑛选择沉淀技术而非急于表现。2002年奥地利公开赛,16岁的她与郭跃搭档夺得女双冠军,比赛中稳定的脚步移动和精准的后场削球牵制令人印象深刻。次年亚洲杯女单决赛,她以闪电般的侧移步法和巧妙的弧线球技术摘得桂冠,被视为外战领域的潜力新星。



2004年初,国家队内部传出范瑛与男队主力王皓交往的消息。两人在训练间隙交流技术笔记的场景引发关注,尽管只是眼神交汇的细微互动,仍触动了备战雅典奥运会的纪律红线。时任总教练蔡振华在烟雾缭绕的会议室宣布处罚决定:范瑛与白杨、李楠、侯英超四人被开除出队,仅因奥运任务留队的王皓引发舆论争议。当时18岁的范瑛,奥运梦想就此搁浅。



重返省队后,范瑛开启疯狂训练模式:每天黎明前起床对墙拉球,即便手臂拉伤缠着绷带也坚持练习。三个月后的全国少年调赛,她代表江苏队一路过关斩将。决赛对阵山东选手时,通过连续五板底线削球迫使对手失误,最终以优异表现重返国家队。归队首日即投入陪练工作,面对主力队员的发球低身回击,汗水在空中划出弧线。



2004年9月中国乒乓球大奖赛无锡站,范瑛单打闯入四强,女双与王婷婷搭档收获亚军。2005年世乒赛上海站虽止步32强,但她赛后平静捡球重发的姿态,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2006年多哈亚运会女团决赛,她通过多板削球牵制韩国选手,助力中国队包揽金牌。2007年卡塔尔公开赛,面对欧洲选手时以变线削球赢得关键分。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虽未入选主力阵容,但作为陪练的范瑛仍全力以赴。面对刘诗雯的强势进攻,她连续回削十板迫使对方失误。奥运期间留守基地时,独自对墙击球的场景成为训练场的独特风景。



2009年迎来职业生涯高光时刻:斯洛文尼亚公开赛女双决赛,与曹臻4-0横扫日本组合登顶;波兰公开赛女单赛场,她连续战胜新加坡王越古、韩国石夏贞等强手,决赛对阵韩国朴美英时在决胜局11-9锁定冠军,女双项目再度折桂。凭借双冠王成绩,世界排名升至第10位,创下中国削球手历史新高。



2010年世界杯团体赛,范瑛通过削球牵制战术助力中国队夺冠;世乒赛鹿特丹站闯入女单八强。2011年世界杯单打小组赛全胜,淘汰赛阶段多板防守战胜日本选手,再度创造四届世乒赛最佳战绩。然而长期训练导致的肘部旧伤在2013年复发,X光片显示严重炎症,最终在试挥拍时因剧痛选择退役。



退役后,范瑛进入中国乒乓球学院攻读运动训练硕士学位,课堂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专业知识,课间仍会到球场示范脚步移动。2014年夏,她与前国家队选手高欣步入婚姻殿堂,次年迎来女儿诞生。2019年起,夫妻二人携手开展公益事业,为山区学校运送体育器材,搬运设备时汗湿衣襟的身影成为乡村道路上的温暖风景。

从赛场跌宕到人生转型,范瑛如今儿女双全,在事业与家庭间找到完美平衡,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对乒乓球的热爱。

参考资料
2011大运会 乒乓球女子单打 范瑛-饶静文 央视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