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美国司法部一纸没收令震惊全球——12.7万枚比特币被冻结,价值约150亿美元(约合1000多亿人民币),创下加密货币史上最大规模资产冻结纪录。而这场惊天骗局的主角,竟是远在柬埔寨的“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
美国人反诈的效率和能力令人惊叹。依据“最低限度联系”原则,只要诈骗行为触及美国公民或金融系统,即可启动法律程序,真正做到“虽远必诛”。这一事件不仅让东南亚诈骗集团噤若寒蝉,更引发全球对跨国诈骗产业链的深度思考:一个以柬埔寨为基地的诈骗帝国,如何席卷全球千亿资金?又是哪个国家的公民成为最大牺牲品?
陈志的“太子集团”外表是房地产、投资与慈善结合的综合企业,内里却是一台高效运营的诈骗机器。据多方报道,其在柬埔寨设立至少十个“诈骗园区”,承担诈骗培训、劳工控制、数据伪造和资金清洗等多重职能。更令人发指的是,部分园区通过虚假招聘广告诱骗外来劳工,受害者入境后护照被没收,被迫成为“键盘奴工”,在网络上塑造完美人设,引导全球受害者投资伪造的数字货币平台。
诈骗已从个体犯罪升级为产业化运作。无论是爱情、理财还是“财富自由”,都是精心设计的幻觉产品。根据国际刑警组织数据,到2024年,全球网络诈骗产业规模已突破3万亿美元,形成一个庞大的黑色经济体系。
陈志深谙加密货币的匿名特性。其集团不仅利用混币器和跨链交易,还通过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等离岸公司进行分层转账,极大增加追查难度。传统金融监管机构难以在链上追踪资金来源,直到美国司法部动用最先进的区块链取证技术,才逐步锁定相关钱包。
科技成为诈骗者最锋利的刀,也成了执法者最艰难的战场。据统计,全球仅有不到20%的国家具备完整的加密货币追踪能力,这为跨国诈骗提供了肥沃土壤。
陈志持有多重身份与国籍,在柬埔寨拥有贵族头衔,在新加坡设立家族办公室,在英国和美国均有房地产资产。这一网络式结构不仅为诈骗资金提供掩护,更能有效规避单一国家的司法制裁。他巧妙利用全球监管分裂的现实:柬埔寨对资本几乎不设限制,新加坡保护金融隐私,而英属群岛则提供空壳注册便利。各国规则拼接出一道法律灰区的“护城河”,让国际执法举步维艰。
(2020年柬埔寨水灾,陈志捐款50万美元助灾民脱困,洪森总理对其捐赠表示感谢)
根据案件资料与多方报道,东大公民是陈志诈骗集团最主要的受害群体。这既与语言和情感沟通的便利性有关,也因为陈志集团深谙东大投资者的心理——渴望高收益、追求快回报。但陈志并未止步于中文市场,其集团在东南亚、欧洲乃至北美地区均有“分部”,招聘多语种员工,针对不同国家受害者设计话术脚本。美国、中国台湾、越南和欧洲的受害者数量同样可观。
从骗局规模与涉案金额来看,陈志骗得最多的国家首当其冲是东大,其次是美国与周边东南亚国家。
陈志,1987年生于福建连江,2015年创建太子集团,年仅38岁便拥有千亿资产,令人不解。他少年时曾做过网吧网管,后来借网络游戏的虚拟货币灰色交易积累原始资本。凭借极高的操作能力和人脉,他前往柬埔寨,借助当地宽松的监管与复杂的政治环境,逐步建立起“太子集团”帝国。
他懂得如何包装自己:捐款、拍电影、赞助奖学金、公开宣称“促进中柬友好”,同时也痴迷奢靡生活。疫情期间,他捐出300万美元用于疫苗采购,媒体称其为“慈善家”;但同时,他在全球多地购置豪宅、包养网红——据传仅前女友郭紫欣一人,每月就获得2000万元“生活费”。
这位出身贫寒、初中未毕业的男人,在短短十余年间便在异国他乡攀上了财富与权力的巅峰。这样的发迹速度,不得不让人怀疑,陈志可能只是一个代理人或白手套,真正的幕后主脑至今逍遥法外。
目前美国人没有抓到陈志,但据知情人士透露,陈志大概率已被人灭口,尸骨无存。这种猜测虽未经证实,但人在做,天在看,恶人必有报应!据外媒报道,早在2018年,东南亚的诈骗产业总产值已高达2万亿。陈志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陈志”在暗处活跃。
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清算行动仍在继续,但对受害者而言,最关心的是:这些被冻结的钱会不会归还?答案并不乐观——跨国追赃涉及复杂法律程序,往往耗时数年。
这场千亿骗局给每个普通人敲响警钟:在数字化时代,保护好自己比依赖监管更重要。当承诺的回报高得离谱时,请记住——那很可能是别人精心设计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