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中方稀土管制升级第七天:美欧反应分化,产业竞争新态势

时间:2025-10-18 09:42:56 来源:老范谈史 作者:老范谈史

10月9日,中国宣布升级稀土出口管理措施,这一政策调整迅速引发国际关注。美国虽公开抱怨未提前沟通,但真正率先采取行动的却是其欧洲盟友——荷兰、英国、欧盟相继出台限制性措施,表面看似“集体维权”,实则暴露出老牌工业强国对中国技术崛起的深层焦虑。



欧洲“反客为主”:从配合到抢跑
美国此次虽高调表态,却未直接采取强硬措施,反而让盟友冲在前沿。这种“我出主意,你们来干”的套路并非首次,但欧洲的表现超出预期:荷兰直接接管中企资产,英国借地缘冲突制裁中国公司,欧盟更讨论限制中企发展空间。一连串操作背后,是欧洲对市场竞争的恐慌。



稀土表象下的产业竞争本质
稀土作为新能源汽车、军工、电子等领域的核心材料,中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确实引发关注。但真正令欧洲坐立不安的,是中国企业在技术、成本、更新周期上的全面超越。传统汽车和高端制造领域,欧洲已显力不从心,若任由中国技术持续领先,其产业链主导权将面临彻底动摇。



规则工具化:欧洲保护主义抬头
欧洲此次动作的异常性,在于其公然暴露“保护主义”心态。过去高举自由市场旗帜的欧盟,如今却要求中资企业强制转让技术,表面称“对等互惠”,实则破坏市场经济原则。这种规则换位的逻辑失控,折射出欧洲在中美竞争中的无力感——新能源、智能制造、数字科技等领域,欧洲步伐已明显滞后。



双标逻辑:西方规则的失效
美国限制芯片出口、欧洲设置技术壁垒时,从未质疑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却对中国稀土管控横加指责。这种“双标”行径暴露了西方对规则主导权流失的恐惧。过去几十年,西方通过规则限制他国发展,但如今中国在多个领域迈入领先行列,旧套路已难奏效。中国管控稀土,是合理行使资源管理权,而非脱钩或威胁。



中国战略:强化自主,以定力应对变局
面对外部压力,中国选择继续强化自主能力建设。这不是对抗,而是适应时代变化的必然选择。全球经济结构重塑期,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中国不怕竞争,也欢迎合作,但不接受强加规则,更不会因外部压力放弃自身利益。稀土管控只是开端,真正的竞争在于全球产业主导权的角力。



未来方向: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格局
谁能掌握关键资源,谁就能为未来技术发展定调;谁能在规则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谁就能引领全球分工。西方回避竞争、强调安全、设置门槛的做法,终究治标不治本。真正的出路,在于找回自身竞争力,而非打压他人。中国将以战略定力走稳脚步,既不退缩,也不挑衅,在变局中把握方向。



参考信息:
英国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受制裁实体名单 外交部回应——中国新闻网2025-10-16 16:03
掺和中美,欧洲在夹缝中“既要又要”——直新闻2025-10-16 22:24
商务部回应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做法——京报网2025-10-16 17: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