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之间的博弈持续升级,美国方面率先采取行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施压政策,涉及贸易、科技、制造等多个关键领域。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政策是,自10月14日起,对挂靠美国港口的中国公司运营船舶、中国企业制造的船只等一切与中国有关的船舶征收额外停靠费用。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迅速作出了对等反制。同样自10月14日开始,中国对与美国有关的船舶停靠国内港口时征收特别港务费。这一反制措施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部分美国船只已经取消了原本挂靠中国港口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受影响的并非货轮,而是客船,具体来说是豪华邮轮。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公告,涉美船舶今年的特别港务费为400元/净吨,这一费用将在未来几年逐年上涨,2026年4月17日将上涨至640元/净吨,2027年为880元/净吨,2028年则达到1120元/净吨。
以美国豪华邮轮“RIVIERA”号为例,该邮轮符合缴纳特别港务费的条件。为了规避这笔高昂的费用,邮轮运营方决定取消原本前往上海的行程,这一决定引发了邮轮乘客的强烈不满。
那么,停靠一次中国港口究竟需要缴纳多少特别港务费呢?这主要与船只的净吨位密切相关。净吨位是衡量船只大小和载货能力的重要指标,不同船只的净吨位差异显著。
以“RIVIERA”号邮轮为例,停靠一次中国港口需要缴纳的特别港务费高达1167万元。根据政策规定,一年内最多对5个航次收费,如果5次收满的话,费用将达到5835万元。而在2028年4月17日之后,全年的特别港口费将增加至1.63亿元。
对于邮轮运营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额开支。在商业运营中,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省下这笔高昂的费用,“RIVIERA”号不得不忍痛取消了原来的停靠计划。这一事件也引起了国际邮轮行业的广泛关注,许多业内人士都在密切观察中国政策的后续影响。
从全球邮轮市场的格局来看,目前全球三大邮轮公司均是美国企业,分别是嘉年华邮轮集团、皇家加勒比邮轮和诺唯真邮轮。这三大邮轮公司在全球邮轮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众多的邮轮航线和庞大的客户群体。中国市场对于它们来说同样至关重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具潜力的邮轮旅游市场之一。同时,国外游客也希望亚线邮轮的挂靠点能够包含中国港口。因此,中国对美国相关船舶征收特别港口费的反制措施,对美国邮轮公司的影响是巨大的。
目前,有地方正在为邮轮挂靠申请费用豁免,但未来情况如何发展、政策执行的力度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如果得不到豁免、完全按照政策执行,那么美资邮轮基本上就要退出中国市场了,这对它们而言将是巨大的损失。中国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直是美资邮轮公司觊觎的对象。失去中国市场,意味着它们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市场份额也会相应下降。
此外,从全球邮轮市场的竞争态势来看,其他国家的邮轮企业可能会趁机抢占美资邮轮在中国市场留下的空白。这对于中资邮轮企业来说,或许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再看国内邮轮行业,目前竞争激烈。虽然近年来中国邮轮市场发展迅速,但有名的中资邮轮企业并不多。然而,这次中国对美国邮轮征收特殊港口费的政策,或许为中资邮轮企业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中资邮轮企业可以趁着美国邮轮企业受到特殊港口费影响而导致竞争力下滑的机会,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对于美资邮轮公司而言,情况变得十分复杂。一方面,它们可以选择缴纳高额的特殊港口费,继续挂靠中国港口,但这将大幅增加运营成本,压缩利润空间,在与其他邮轮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若选择不挂靠中国港口,虽然节省了特别港口费,但却面临着产品线受限的情形。因为中国市场对于邮轮旅游的需求多样,取消中国港口的停靠,意味着美资邮轮公司无法提供完整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其竞争优势将进一步下降。
两难的抉择让美资邮轮公司陷入了困境,它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这一切的“归功于”美国政府和特朗普总统的“英明”决策。
总的来说,中国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口费的反制措施,不仅是在经贸领域的一次有力反制,也对国际邮轮市场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贸易战也好、科技战也罢,都是没有绝对的赢家的。中国早就把道理讲明白了,但美国依然我行我素。人教事难、事教事容易,只能先让美国企业和老百姓承担美国政府扰乱全球经贸所带来的代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