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美财长贝森特失态指责中方,中方回应:好自为之

时间:2025-10-18 12:34:28 来源:男女那点事儿儿 作者:男女那点事儿儿

近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一场记者会上当着全世界的面,对中方代表李成钢进行了不当指责,称其“没请自来”“无礼”,并声称中方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会“制造全球混乱”。这一言论迅速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不仅引发了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也招致了美方内部不少官员的批评,认为贝森特此举情绪化,严重损害了谈判气氛。



据彭博社等媒体报道,美方内部对贝森特的不满情绪正在上升。几位知情人士私下评价称,这种公开指责完全没有必要,只会将原本应该通过官僚渠道妥善处理的问题政治化,进一步加剧双方的紧张关系。

回顾此次事件的背景,8月27日至29日,中美双方在华盛顿举行了一系列会谈,参与方包括财政部、商务部以及贸易代表办公室。李成钢作为中方代表,是带着前期高层达成的共识、明确的议题以及相关文件前来参会的,绝非贝森特所称的“闯门”。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会谈是双方共同参与的行为,所谓“没请自来”的说法完全与事实不符。



李成钢此次参会的主要目的,是回应美方近期针对中国的一系列贸易和产业政策动作。美国在301调查中将造船业等列为“不公平”行业,并同时推出关税上调、出口限制以及设置技术门槛等多项措施。其中一个具体动作是对涉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而中方则明确表示,这是照章办事,按照比例和相互对等的原则执行,绝非随意设限。

在会谈中,李成钢强调,中方的所有做法都是有法律和程序依据的。关于稀土的管控,中方将其定位为控制关键材料向军事用途扩散、履行国际扩散防止义务的重要举措,而非全面禁运。中方强调,核心是对关键技术链和敏感用途的监管。将这一措施放在全球规制的大背景下来看,美国近年来在半导体、投资等领域也常以“国家安全”为由采取限制措施。中方将自己的动作描述为对内外政策风险的防范,而美方却将其解读为“破坏市场秩序”,显然两边的逻辑并不在同一条线上。



另一个引发双方摩擦的点是美国内部产业和供给链条存在的问题。美方的高关税、临时限制以及港口效率低下等措施,推高了物流成本,给供给链条带来了巨大压力。李成钢在发言中提到,如果美国通过某些港口收费立法,可能会连锁影响全球供给链。他强调,这并非威胁,而是一个警示,旨在让对方清楚事态可能的后果。

更深层次地看,这次事件也反映了两国经贸关系的结构性变化。近年来,中国在能源和航运上的布局发生了明显转向。对美石油进口降到接近零,煤炭和LNG采购也大幅调整,转而加强与俄罗斯、沙特、阿联酋和东盟国家的合作。同时,中国在造船和远洋运输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人民币在部分贸易结算中的使用率也在上升,而美债则被逐步减持。这些变化是长期的趋向,并非单次政策所能逆转的。



在这个大环境下,任何单边压力都更容易被对方以对等措施回应。中方的逻辑是依法、精准、不搞一刀切;而美方的反应则混合着政治和选举考量,容易出现公开指责的场景。会谈之后,双方并没有立即达成新的妥协条款,后续的磋商被推回到技术和法律层面去细化。

目前,各方还在通过外交和经贸渠道处理后续细节,具体的时间表和下一步动作将由专业部门对接和公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