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一艘名为"曼努凯"号的美国货轮缓缓驶离宁波港时,其所属的美国美森轮船公司收到了一张62.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47万元)的特别港务费账单。这场由中美港口费政策引发的航运业地震,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全球海运格局。
单船单次靠港成本激增3562万
根据纳斯达克上市船企赛诺吉海事控股公司测算,其旗下船舶每次停靠中国港口需额外支付450万至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205万至3562万元)特别费用。该公司CEO斯塔马蒂斯·桑塔尼斯在雅虎财经采访中直言:"这相当于租赁半条新船的成本,整个行业都在为这场政策博弈付出惨痛代价。"
更严峻的是,这仅是冰山一角。美森轮船旗下"马森威基基"号因在新规生效前已停靠中国港口,面临170万美元的追缴费用。德国赫伯罗特"波托马克快运"号紧急取消宁波停靠计划转道韩国釜山,马士基"马士基金洛斯"号在太平洋中途改航韩国光阳港,多家航运公司启动"中国-韩国-支线船"接力运输模式。
政策组合拳精准打击美方航运
中国交通运输部新规自10月14日起正式实施,对五类美国关联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美资控股、美籍运营、美国建造、悬挂美国旗及美资持股超25%的船舶。收费标准按每净吨400元人民币起征,2028年将阶梯式上涨至每净吨1120元。以3万吨级干散货船计算,单次靠港费用将突破1000万美元。
这场政策博弈源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今年4月发起的"301调查"。美方当时宣称要对"中国控制全球海运业"进行反击,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船舶征收每净吨50美元费用。但中方的对等反制措施,却让美国船东成为最直接受害者——全球约15%的油轮和11%的集装箱船运营受到影响。
企业紧急自救引发行业震荡
为规避高额费用,美国航运企业展开疯狂自救。多家公司连夜召开董事会要求美籍董事辞职,赛诺吉公司虽因美籍董事比例仅18%未受直接影响,但桑塔尼斯透露:"已有太多企业被迫紧急调整董事会结构,这种为了避税逼迫高管辞职的现象令人沮丧。"
部分企业紧急审查船舶注册地、建造厂及股权结构,甚至不惜变更航线增加中转港。但每多绕行一海里,就意味着燃油、人力等成本的直线上升。桑塔尼斯算了一笔账:"所有额外成本最终都将转嫁给美国消费者,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新常态。"
贸易战双刃剑效应显现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美国船东急需政策指引时,特朗普政府却因党争陷入"关门"状态。桑塔尼斯无奈表示:"我们找不到可以咨询的美方官员,中方执行细节也未完全明确,整个行业都在黑暗中焦虑等待。"
这场看似政府间的博弈,实则拳拳到肉地打击着美国航运企业。在美森轮船"曼努凯"号驶离宁波港时,它带走的不仅是中国货物,更宣告着一个海运自由往来时代的终结。正如行业观察人士所言:"特朗普掀起的贸易保护主义狂潮,正在将美国航运业推向深渊。"
数据显示,全球航运市场已出现剧烈震荡:德国赫伯罗特取消3个中国港口挂靠计划,马士基调整5条亚欧航线,达飞轮船将中国至欧洲航线运价上调23%。这场港口费大战证明,贸易战从来都是双刃剑,而如今握在中国人手里的这把,远比美国人想象得更加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