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及北盘江大桥,人们总会联想到那些在崇山峻岭间坚韧生活的山里人。这座横跨云南宣威与贵州六盘水之间的大桥,所处峡谷深邃,仿佛被利刃直插而下。过去,人们通过这里的山路,需要绕行许久,货运更是耗时数日。然而,2013年动工的北盘江大桥,仅用三年时间便实现了通车,这一速度令世界惊叹。
然而,有些美国媒体却对此持怀疑态度,甚至早早断言中国建造这样的桥梁至少需要3000年,即便是他们自己也需要300年。但当北盘江大桥顺利建成时,这些媒体又转而指责中国抄袭金门大桥的设计。
北盘江大桥作为杭瑞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3404公里,串联起东中西部七省。大桥总长1341.4米,主跨达到575米,桥面离江水高达565米,曾一度稳坐世界最高桥的宝座,直到2022年才被挪威的桥梁超越。该桥投资10.28亿元,使用了3万吨钢材,桩基深入地下50米,能够抵御8级地震和百年一遇的洪水。设计团队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的精英组成,领头人彭运动拥有24年的桥梁设计经验,从中小桥到贵州第一高桥坝陵河大桥,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坝陵河大桥于2003年通车,采用钢桁梁悬索结构,让彭运动深刻体会到了在喀斯特地貌上建造桥梁的挑战。从2009年开始,彭运动团队便沿着北盘江上下游10公里进行实地勘测,记录下溶洞、断层、大风大雨等自然条件。起初,他们考虑采用悬索桥设计,但最终改为桁架刚构桥加悬索的组合,利用平衡悬臂法搭梁,避免了在崖壁上使用大支架的难题。
建造北盘江大桥,无疑是与山与水的一场较量。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崖壁陡峭,江水湍急,施工队无法使用常规吊车,只能将梁段拆分成小块,用缆车从坡上运下,再一节节手工拼接。彭运动团队花费一年时间选址,最终选择在离地600米的高处,以降低事故风险。主塔高达200米,浇筑时需防风防雨,地质复杂区域还需注浆加固。整个过程中,团队反复推演模型,计算风荷载、荷载分布,确保桥身稳固如山。
2013年7月13日开工,2016年9月10日合龙,12月29日正式通车,前后仅用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通车后,宣威到六盘水的路程从6小时缩短至1小时,茶叶、矿产等物资的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当地人的出行也变得更加便捷。对于那些卡车司机来说,以前山路颠簸,现在桥上平直,货箱稳稳当当,这种实实在在的改变,才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真谛。
彭运动这个人,工作踏实,不喜张扬。在坝陵河大桥之后,他又带领团队建造了几座山区桥梁,积累了在高峡深谷中建造桥梁的丰富经验。当北盘江项目到来时,他并没有急于画图,而是先带领团队进行实地考察。团队中年轻人较多,他总是乐于分享勘测时的小窍门,比如如何避开溶洞、如何测量风速等。设计图确定后,施工队进场,彭运动经常去现场把关,从桩基浇筑到梁段吊装,全程盯着数据。桥建成后,他说最满意的就是它经得起考验,抗震抗风能力强,还帮助当地经济实现了转型。这种匠心精神,并非仅靠技术堆砌而成,而是源于对山里人生活的深刻体谅。在贵州这样的多山地区,桥梁不仅仅是过路的工具,更是拉近穷乡僻壤的命脉。
美国方面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个项目。早在2010年左右,当中国公布建造计划时,一些美国专家就酸溜溜地表示,峡谷太险、地质太差,美国人建造需要300年,中国人3000年都悬。然而,当北盘江大桥顺利建成时,他们又变卦了。2016年底,当大桥的照片在网络上流传时,美国媒体炸开了锅,直指中国抄袭金门大桥的设计。金门大桥于1937年通车,跨海高度达342米,采用橙红漆和拉索悬索结构,与北盘江大桥在外观上确实有些相似。但他们忽略了本质区别:金门大桥建在平地上,海风均匀,大吊车可以随意使用;而北盘江大桥则跨山谷、坡陡风乱、高度近两倍,必须采用不对称设计和手工拼接。
这种指责听起来荒唐至极,但也反映出美国方面的一种心态。金门大桥是美国人的骄傲,是当年的顶尖工程。现在中国在这方面实现了超越,他们自然不服气。媒体挑刺说两座桥在外形上相似,红色涂装、拉索布局都被当作了抄袭的证据。然而,在桥梁界谁都知道,基本结构雷同并不等于抄袭,关键是看是否适应环境。北盘江大桥使用了本土材料,计算了本地荷载,进行了精细的风振测试,远超金门大桥在海上的简单跨度。彭运动团队早就邀请外国专家来参观,欧美人转了一圈后摇头走人,说不可能建成。结果中国人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他们只能碰瓷。那些文章在美国论坛上引发热议,网友酸溜溜地说中国速度靠偷工减料,但数据摆在那里:桥重3万吨、桩深50米、安全系数高。
桥通车没多久,质疑声就逐渐消散了。2018年5月,国际桥梁大会在丹佛召开,北盘江大桥荣获古斯塔夫·特兰金奖,这个奖项在桥梁界就像诺贝尔奖一样珍贵。评委们看重的是创新和实用性,彭运动上台领奖时,证书上的桥名熠熠生辉。这个奖项一出,订单就接踵而至,东南亚、非洲国家纷纷找上门来,想学习中国在山里架桥的方法。贵州的桥梁越来越多,花江峡谷桥、清水河桥等都踩着北盘江大桥的经验往前拱。到2023年,世界最高十桥中有八座在中国,喀斯特地貌上建桥的技术全球无人能及。
说到底,这座桥不仅仅是钢筋水泥堆砌而成的,它还连接着人情。通车后,六盘水的矿工运煤更快了,宣威的茶农卖货更稳了,村里的孩子上学路也更短了。彭运动他们团队干完这个活儿后,继续往前冲,2023年还领了兴义会泽高速桥的项目。美国媒体的那些话早就成了过眼云烟。中国基建这几年盖的桥越来越多,从不可能到标杆,就靠一步步实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