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安世半导体风波:荷兰政局动荡下的经济掠夺真相

时间:2025-10-25 10:04:08 来源:诗与星空 作者:诗与星空

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的决定,不仅在中国投资圈引发轩然大波,更对欧洲产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大众汽车等跨国企业已紧急启动备用供应链预案,这场风波的后续效应正在持续发酵。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荷兰政坛正处于权力交接的特殊时期。前首相吕特虽已卸任转任北约秘书长,但其执政时期埋下的政策伏笔仍在持续影响荷兰对华政策。这位以简朴著称(常年骑自行车通勤)、却因亲美立场被戏称为"川普爸爸"的政治家,在2024年7月卸任前夕,悄然推动了对1950年代《商品供应法》的关键修订。


吕特执政长达14年,其政治遗产中最为争议的当属对华半导体政策的转向。2023年,在吕特主导下,荷兰政府将沉寂半个世纪的《商品供应法》进行修订,首次将半导体产品纳入可扣押范围。这项修订为2025年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埋下了法律伏笔,其时机选择之精准令人深思。


接任首相的斯霍夫虽以马拉松健将形象示人(67岁仍保持全马410配速),但其执政合法性始终存在争议。由于极右翼政党维尔德斯未能成功组阁,斯霍夫政府实质是各派妥协的产物。2025年6月的不信任投票导致其内阁沦为看守政府,这种政治脆弱性直接反映在外交决策的随意性上。

安世半导体事件暴露出荷兰现行法律体系的荒诞性。这部冷战时期制定的法律,首次启用即针对友好国家企业,且扣押对象竟是法律修订时尚未明确的半导体产品。这种"量身定制"的法律操作,与海盗行径何异?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政策转向并非孤立事件。


北约秘书长的权力更迭同样暗藏玄机。前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家族与中国的历史纠葛(其父任外交大臣期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与其"搞定俄罗斯后下一个是中国"的公开叫嚣形成呼应。2019年其任期届满时,拜登政府曾试图安排冯德莱恩或卡娅·卡拉斯接任,但因两人极端反俄立场遭欧洲抵制,最终通过"延任"手段让斯托尔滕贝格续任至2024年。


这场政治博弈中,冯德莱恩的学术污点颇具讽刺意味。这位医学博士(本科经济学背景)在担任德国国防部长期间,论文抄袭率达40%却被母校认定为"不规范引用"。其跨专业取得博士学位的路径,与当前某些政客的决策逻辑形成奇妙呼应。


安世半导体事件绝非简单的企业股权争议,其背后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当政治决策凌驾于市场规则之上,当法律修订沦为政治工具,这种"草台班子"式的治理模式,最终损害的将是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正如那句政治箴言:所有政治都是为经济服务的,看不懂政治博弈,就看不透经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