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载体,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0月11日至12日,浙江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系统部署“7个着力”重点任务,明确提出要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擦亮“浙里城市、幸福家园”的金名片。这一战略部署为全省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
紧随省级部署,10月28日,“中轴之上 余见未来——余杭区委城市工作会议暨城市新中心中轴线创新发展大会”在杭州未来科技城隆重举行。会议前夕,余杭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各镇街、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两代表一委员”实地调研了浙大妇院余杭院区、抖音集团杭州办公楼、仓南里街区、未科阿里中心、国际体育中心项目、瓶窑镇桃源小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一批代表性工程,全面了解城市发展现状。
会上,余杭区系统展示了中轴线建设两年来的阶段性成果,发布了新一轮重点项目,并正式启动了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余杭文化艺术中心两大文化地标建设。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余杭区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中轴线鸟瞰图
一条中轴,串起一座创新活力之城
在文一西路西延工程(二期)东段的隧道深处,重型运输车源源不断地将巨型管片运抵作业面,施工人员于十余米高处精准拼装。每一环管片的推进,都见证着城市地下脉络的持续延伸。这不仅是基建工程的扎实进展,更是一座现代化城市“大动脉”的有力搏动。
地下,城市脉络不断拓展;地上,一条世界级的城市中轴线正加速成形。作为中轴线的制高点,国际数字商务区内350米双子塔将与周边写字楼群共同勾勒出宏伟而具有未来感的天际轮廓,成为杭州迈向国际化的重要地标。位于轴线核心的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建设正酣,未来将以艺术为媒介,点亮市民文化生活,推动城市文化能级跃升,进一步强化杭州新中心的国际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
在中轴线北翼,云城建设同样捷报频传。杭州市西站枢纽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敏介绍,核心区已建、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达830万平方米、道路86公里、百米商务楼24幢,杭州科创CBD正加速成型。杭州西站开通三年来,到发客流突破4000万人次,形成“1小时到上海、4个半小时到北京、6个半小时到香港”的高效交通圈。浙大超重力实验室、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天元公学等重大科教文卫设施陆续投用,金手指综合体、云门公园等地标项目稳步推进,这些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构建,更是现代化城市功能与形象的集中表达。
宏伟蓝图的背后,离不开系统化、多层次的支撑体系。在创新动能方面,全省首个大科学装置——杭州超重力场已正式投用,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齐头并进,环之江实验室、环北航国际创新学院等创新生态圈建设稳步推进。余杭还与浙江大学共建脑机交叉研究院、量子研究院、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精准布局未来产业赛道。
在空间布局上,余杭以“大孵化器”战略为牵引,构建从实验室到产业园的全链条培育体系,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根基。海创园、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等特色园区持续发力,低空经济产业园、“模域空间”、AI杭州开发者社区等新型孵化平台相继落地,推动强脑科技、灵伴科技、思看科技等新锐企业快速成长。
以城兴产,以产促城。余杭在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城市功能与创新功能的深度融合。此次大会上,区委常委、副区长吴远东发布并重点推介了中轴线沿线一批标志性项目。截至目前,核心区2.84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布局23个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余杭国际体育中心将于年底前实现主体结顶,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余杭文化艺术中心设计方案已稳定并即将全面开工,梦溪水乡等配套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城市新中心框架正日益清晰。
在产城融合的整体布局下,优质的环境成为吸引人才、激发活力的关键支撑。未来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郭云伟在营商环境推介中表示,未来科技城2024年实现企业营收超万亿,税收超600亿元,用实实在在的数据体现了“投资未来科技城就是投资未来”。这里集聚了海外高层次人才6895名,人才总量近40万,“人才+资本+服务”的协同生态,让这里成为创业“新四军”的集聚地。
企业的声音,是最好的印证。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总务部总裁刘菲从“产业空间创新”角度,提出打造“AI+产业的创新社区”的概念,让创业者不再单打独斗,而是能在一个生态里互相激发、共同成长。今日,杭州未科阿里中心正式开园,正是这一构想的具体实践,园区将以科技空间为载体,通过构建高浓度、高活力的创新生态,为城市中轴线发展注入持续不断的创新势能,展现科技驱动城市发展的广阔前景。
灵伴科技创始人兼CEO祝铭明分享了产品供不应求的好消息,并以“预见、温度、雨林”三个关键词大力点赞余杭的创业环境。在余杭这片发展热土,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成果正在不断涌现。
一张蓝图,绘就人民满意的宜居品质之城
中轴线所指向的,不仅是空间的重构,更是未来城市生活方式的先行探索。这是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求的生动实践,也是落实浙江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
在本次大会上,多位来自文化、商业、人居领域的践行者齐聚一堂,围绕中轴线建设展开深入探讨,共同描绘出一幅充满未来感的城市生活新图景。这些讨论不仅展现了各领域的前沿思考,更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在文化领域,浙江交响乐团团长郭义江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他表示,即将开工的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将突破传统演出场馆的定位,打造成为“艺术生活的发生器”。这个定位呼应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要求,通过引入国内外优质演艺资源,构建集创作、展演、教育于一体的国际级文化枢纽,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世界级的文化盛宴,真正实现文化惠民。
商业领域的创新同样令人瞩目。in银泰商业副总裁洪飞在会上正式宣布银泰杭州新中心项目定名为杭州银泰中心,并首次披露项目外立面效果图。作为银泰集团在全国布局的第五座银泰中心,杭州银泰中心不仅是银泰集团在长三角区域的重要战略落子,更是集团商业版图持续升级与迭代的关键一环。他透露,该项目将成为in银泰商业践行“可持续创新商业典范”愿景的重要实践,通过产品力、场景力、连接力三大核心,探寻可持续的年轻力共生商业逻辑。
在人居建设方面,建发房产集团杭州事业部总经理马政纲从“未来人居”角度,深入解读了中轴线板块的价值潜力。他指出,未来的住宅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与城市功能无缝衔接的生活载体。这一理念通过提升“产品力+服务力”,为中轴线上的创新人才打造更有温度、更具未来感的家园,正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大会迎来重要时刻——随着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颖宣布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余杭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开工,中轴线建设进入新的阶段。这两大文化地标的启动,是余杭区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将极大提升城市重要新中心的文化软实力和艺术感染力。
为了让市民更好地感知未来,大会同期推出了“中轴未来探索日”活动,植入低空体验、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打造竹羽轩、城市微观美学等空间,通过全民参与、场景体验的方式,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中轴线上创新、活力、潮流的未来生活。
中轴之上,未来已来。余杭正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作风,全力推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这条不断生长的中轴线,不仅是余杭迈向“未来之城”的脊梁,更将成为杭州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精彩门户,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路径贡献余杭智慧。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