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绎达
编辑|张帆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2025年4月以来,A股市场开启一轮强劲上涨行情。截至9月30日,上证指数半年内累计涨幅达25%,市场普遍认为本轮牛市的核心驱动力来自充裕的流动性环境,即所谓的“水牛”行情。
图:上证指数2025年走势(资料来源:wind,36氪)
在A股市场持续走强的同时,北交所也迎来爆发式增长。北证50指数年初至3月中旬快速回补去年末跌幅,4月后跟随A股展开第二轮上涨。尽管期间经历调整,但截至9月30日,年度累计涨幅已达47%,显著跑赢多数主板指数。
图:北证50指数2025年走势(资料来源:wind,36氪)
北交所本轮行情呈现显著特征:春节后至3月中旬的首轮反弹由DeepSeek概念引领,触发科技股价值重估;4月中旬启动的第二轮上涨中,半导体、人形机器人、新消费等题材轮动加速。这种节奏与A股高度同步,反映出流动性宽松对非主流市场的传导效应。
数据层面,北交所日成交额今年多数时间维持在200亿元以上,峰值达528亿元。日均换手率9.9%,显著高于A股主板及创业板。这种活跃度提升得益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信用分层机制——沪深市场率先吸收流动性后,逐步向外围市场扩散。
图:北交所日成交金额变化(资料来源:wind,36氪)
北交所的制度优势进一步放大了流动性效应。作为以小盘股为主的市场,其股价弹性天然高于主板;30%的涨跌幅限制为资金博弈提供了更大空间。这种特性使得北证50年内涨幅超越中证2000、国证2000等中小盘指数,但波动率也导致其跑输科创50等双创指数。
北交所的崛起离不开制度层面的持续优化。近年来,新股质量显著提升,IPO储备充足,为市场注入优质资产。启用“920”新代码后,与新三板的市场区隔更加清晰,有助于投资者识别不同层级标的。
政策层面,鼓励中长期资本入市成为关键抓手。通过引导私募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配合北证50指数基金扩容,市场生态持续完善。这种“投早投小投创新”的导向,正在重塑北交所的投资逻辑。
北交所的投资主线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季度,AI应用、算力基建、人形机器人等概念与主板同步走强,新赣江、志晟信息等个股涨幅居前。二季度后,资金开始向新消费、军工、创新药等领域扩散,锦波生物、康比特等消费股表现突出。
在题材驱动的同时,基本面扎实的个股同样获得资金青睐。中报显示,汽车产业链收入利润双增,开特股份凭借传感器业务及人形机器人布局,年内最大涨幅达280%;消费板块中,一致魔芋受益魔芋市场需求旺盛,股价涨幅超300%。
图:北证50指数估值及历史分位(资料来源:wind,36氪)
估值层面需警惕潜在风险。北证50指数PE-TTM已超70倍,处于历史95%分位。虽然预期改善可能推升估值中枢,但当前安全边际已明显弱化。横向比较看,其估值水平虽低于科创50,但已大幅超过创业板指,热门个股存在明显溢价。
与北交所类似,B股市场今年也出现阶段性活跃。国证B指自6月中下旬以来累计涨幅超10%,主要受短期资金流入驱动。长期来看,转板机制完善、开户手续简化等改革措施,配合流动性持续改善,可能为B股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任何情况下,本文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决策前应咨询专业人士。